- 近年来,我国从国家层面对现代物流的发展以及物流信息化的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2009年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被列入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之中,
近年来,我国从国家层面对现代物流的发展以及物流信息化的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2009年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被列入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之中,“十二五”规划也明确提出《关于促进物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
据悉,工信部目前已完成《物流信息化发展规划(2011—2015年)》(以下简称《规划》)的编制工作,将物流信息化正式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的总体布局。
准备外出旅游的王卉,晚上上网选了一块相机电池,确认下单,第二天一早登录该购物网站时,已经可以看到所购电池从包装、出库到配送的流转过程,还有具体送货点及快递员的名字和电话。
当天下午当王卉签收电池时,快递员在随身携带的手持电子终端上做了一个送达确认,很快便有一封送达确认和邀请对此次购物进行评价的电子邮件“躺在”王卉的信箱里。
在这“直观、高效”的体验背后,依靠的是电子商务配送服务的信息化,而这只是我国物流行业信息化的“一隅”。“目前,我国物流信息化应用范围正不断扩大,应用水平正不断提高,物流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能力也在逐步增强。”在日前举行的全国电子商务和物流信息化推进大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总工程师朱宏任如是说。
信息技术广泛应用
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调查统计,截至2010年年底,我国大多数企业都开展了基本的信息化建设,其中,涉及仓储管理、运输管理等物流信息系统功能的企业比例超过70%。
工信部电子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副所长刘九如告诉记者,物流行业不断通过深化信息技术应用支撑业务服务模式的创新,专业化水平不断提升,信息化建设成效逐渐显现。以仓储行业为例,其GPS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普及率达到90%,货主可以及时、准确地了解货物在途状况,合理安排货物运输间隔和路线,有效地减少了运输途中堵塞、迂流和绕路等问题。
最新发布的《中国物流信息化发展报告》也指出,近年来,随着“两化”融合步伐加快,我国物流信息化推进提速,部分大中型物流企业普遍实现了运营管理等领域的单项信息化应用,少数先进的物流企业初步实现了综合
在此带动下,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投身物流信息化建设,以电子标识、自动识别、智能交通、移动信息服务、可视化服务和位置服务为代表的先进信息技术和管理方式的研发与应用日益深化,逐步实现了高效、优质、专业的物流服务。以中远物流为例,从2006年开始,公司经营网络家电物流配送,在北京、上海、杭州、成都等地都建立了物流中心,实现了B2C加B2B,利用企业自己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支持仓储运输和配送一体化运作,平均订单物流量在3000个左右,实现了日处理2万笔订单。
- 每日推荐
- 热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