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了缓解当前形势下中小企业面临的突出难题,帮助中小企业提振发展的信心,江门海关结合关区内有九成以上的企业为中小型企业的实际情况,采取了一系列支持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多和弦”举措,为企业“减负增效”,助力企业奏响发展的“新乐章”。据统计,今年上半年,我市进出口总值为93.1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3.7%,比全省进出口总值平均增速高近9个百分点, 其中众多中小型私营企业进出口29.5亿美元,增长18.9%,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良好态势。
助中小企业谱写发展“新乐章”
为了缓解当前形势下中小企业面临的突出难题,帮助中小企业提振发展的信心,江门海关结合关区内有九成以上的企业为中小型企业的实际情况,采取了一系列支持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多和弦”举措,为企业“减负增效”,助力企业奏响发展的“新乐章”。据统计,今年上半年,我市进出口总值为93.1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3.7%,比全省进出口总值平均增速高近9个百分点, 其中众多中小型私营企业进出口29.5亿美元,增长18.9%,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良好态势。
用好税收优惠 “指挥棒”
优惠原产地政策能够大大地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对于很多中小企业来说,这笔日积月累节省下来的费用往往就成企业资金周转、扩大再生产的关键资本。为了用好税收优惠这支“指挥棒”,江门海关通过多种形式向企业宣传相关政策,使广大进出口中小企业能够准确把握国家最新的政策动向。该关还在现场海关设立专岗,优先接单、优先查验,主动与报关行、船代等部门的沟通,帮助企业解决原产地商品归类、补充申报等问题。优质的通关服务措施不仅使企业享受了税款的优惠,还为企业提供了高效、便捷的通关环境。
据统计,去年,江门海关关区共有1798票进口货物享受了优惠税率,受惠货值2.73亿美元、享受税款优惠1.43亿元人民币。而今年1-6月,共有1090票进口货物享受了优惠税率,受惠货值1.67亿美元、享受税款优惠8365.47万元人民币,分别同比增长19.29%和16.96%,江门关区内近百家本地中小企业从中受益。
共普加工贸易 “协奏曲”
江门地区加工贸易的特点是中小企业众多,为引导更多的加工贸易中小企业陆续加入到转型升级的行列,共普地方经济发展“协奏曲”, 去年江门海关与市政府签署了《共同推动加工贸易三方联网协议》,按照“电子业务申报、审批备案联动、动态联网管理”模式,加工贸易企业可实行对报批、报备、报关、报核等业务的网上作业、在线服务和数据共享,达到“企业一次录入,完善外经贸审批管理、严密海关执法监管的“三赢目标”。这一项举措,有效推动加工贸易企业的转型升级。
此外,根据《广东省内海关简化外发加工审批操作办法(试行)》和《海关总署关于广东省内跨关区外发加工不再收取保证金试点工作的通知》,江门海关主动深入企业宣传服务,帮助企业及时办理相关业务,此举预计一年可为江门市的近1200家加工贸易企业减免占压资金1.77亿元人民币,不仅为企业节约了资金,还有利于进一步促进加工贸易企业逐步延伸产业链,带动配套产业发展,打造产业集群,加速转型升级。
打造通关的“连音符”
对于企业来说,通关速度就像一道重要的 “连音符”,直接影响着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经营成本和国际竞争力。我市毗邻港澳,水陆交通便利,江门海关结合地方经济和企业的特点,以信息化手段为突破口,大力推广应用“属地申报、口岸验放”、进出口分类通关、海关税费电子支付系统、来往港澳小型船舶监管系统等新型信息化监管模式,有效简化业务流程,提高通关效率,取得明显成效,成功铺就出一条企业通关“高速路”,实现了关企共赢。
以
“分类通关”为例,该模式是以企业守法管理为核心,综合企业类别、商品归类、价格等风险要素,将货物分为“低风险快速放行”、“低风险单证审核”和“高风险重点审核”三大类,实施红绿通道差别化作业。以该关辖下的试点单位——鹤山海关为例,该关实施“分类通关”后进出口报关单平均通关时间仅为0.6小时,比改革前大幅提高了三成。而去年全年江门关区分类通关进出口报关单高达18.85份万份,占关区报关单总量近六成,其中“低风险快速放行”分类通关报关单的作业时间已经进入“读秒”时代了。这种根据企业诚信度对企业货物实施分类通关的模式,能够引导企业诚信规范经营,让诚信守法企业享受海关最大通关便利。
- 每日推荐
- 热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