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联合会专区 | 资讯 | 企业 | 信息化 | 学术 | 人才 | 供求 | 会员 | 微博
首页 >> 物流信息化 >> 资讯 >> 供应链 >> 内容
112

支付牌照或再扩容 银行与支付企业摩擦不断
字号:T|T 2012年06月06日09:45     金羊网-新快报
  • 随着首批支付牌照下发已满一年,第三方支付行业又将迎来新一轮牌照扩容潮。据第三方支付企业人士透露,最新一批支付牌照有望在今年第三季度颁发,获牌企业数量可能超过百家。但记者也发现,在越来越多支付企业获得合法身份的同时,银行与第三方支付企业之间却摩擦不断,银企间的微妙关系成为支付行业后牌照时代的最大看点之一。

随着首批支付牌照下发已满一年,第三方支付行业又将迎来新一轮牌照扩容潮。据第三方支付企业人士透露,最新一批支付牌照有望在今年第三季度颁发,获牌企业数量可能超过百家。但记者也发现,在越来越多支付企业获得合法身份的同时,银行与第三方支付企业之间却摩擦不断,银企间的微妙关系成为支付行业后牌照时代的最大看点之一。

新牌照以预付卡企业为主

2011年5月,支付宝、财付通、快钱等27家第三方支付企业获得央行颁发的支付牌照,支付企业的合法身份得以确认。随后,央行又先后两次颁发了74张支付牌照。

“据我们了解到的信息,第四批牌照应该马上就会发放了,应该就在今年第三季度内。”有支付企业人士告诉记者,第四批牌照的数量可能超过100张。

记者发现,从央行已经下发的支付牌照来看,主要涉及互联网支付、移动电话支付、预付卡发行与受理、POS收单、货币汇兑、固定电话支付等7大业务类型,除了已经获牌的101家企业外,目前仍有140余家企业递交了相关申请并公示。而从第二批牌照开始,获牌的就主要是区域性的预付卡企业,而第四批牌照仍将以此类牌照为主。“此次牌照下发后,大部分有资格申请的企业都可以获得合法身份,支付行业的牌照发放应该会暂告一段落。”上述人士预测认为。

支付牌照的陆续下发,也令第三方支付业的发展明显提速。根据艾瑞统计显示,今年第一季度,中国支付行业互联网支付业务的交易规模达到7760亿元,同比增长112.6%。

拉卡拉事件暴露银企摩擦

虽然牌照赋予了支付企业合法身份,但支付企业规模的日益庞大却也引发了银行与支付企业之间的摩擦。

5月中旬,拉卡拉、钱袋宝两家第三方支付企业,通过工行借记卡进行信用卡还款时突然遭遇“卡壳”,市场一度传言是由于利益问题,相关支付企业被银行“封杀”,问题直到一周后才得以解决。对此,拉卡拉对外解释称是“工行系统升级”所致,否认了“封杀说”。而这一事件也被业内视为银企摩擦的一个缩影,在过去一年中,关于部分银行限制第三方支付限额的消息就不绝于耳,而去年底业内也流传工商银行计划停止与支付宝快捷支付的合作,该消息一度引起用户巨大反响。

“我们与银行的关系一直都遭遇这些困扰,银行很担心支付企业做大了会对他们构成竞争。”某支付企业银行资金部老总向记者坦言,拉卡拉事件并不鲜见,传统的银行就是从结算做起的,所以银行担心支付企业有一天也会去做银行业务。

事实上,第三方支付企业与银行之间的关系本就十分微妙。第三方支付的业务必须依靠银行开展,通过银行网络将个人或企业的银行账户间联通;另一方面,虽然银行也提供网上支付的服务,但需要第三方支付机构提供更强大的数据处理及客户覆盖能力。二者之间的业务有一定重叠,涉及的不只是手续费分成,更涉及大量的客户资源。

后牌照时代考验银企竞合

对于不断爆出的银行与支付企业之间的摩擦,支付企业巨头们在近期也频频出言表态,通过媒体向银行“隔空喊话”,呼吁银行与支付企业合作共赢。

“拉卡拉这一事件并非第三方支付行业系统性的问题,第三方支付与银行更多是互利共赢的关系,任何一方都无法垄断市场,支付市场需要更多的银企合作创新去推动。”日前,关国光在广州接受新快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而在支付宝副总裁井贤栋看来,银行是“主动脉”,而第三方支付是银行的毛细血管。“在这个生态里面,银企间的合作层面远大于竞争,竞合是行业发展主题,但前提是不能牺牲用户利益为代价,银企双方有竞合可以理解,但最后要以商家利益、用户利益摆在第一位。”易宝支付高级副总裁余晨更公开表示,银行与第三方支付企业虽然都做支付,但处于产业链的不同层面,即银行提供基础设施和转接的端口,第三方支付提供的是应用层面的工具,“要是银行不给端口,我们(第三方支付)连饭都吃不了。”

虽然监管部门意在引入众多企业进入支付行业,从而形成充分竞争,但随着第三方支付企业规模的扩大及在更多行业及领域的渗透,银企之间的竞合关系将经受更多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