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联合会专区 | 资讯 | 企业 | 信息化 | 学术 | 人才 | 供求 | 会员 | 微博
首页 >> 物流信息化 >> 参考资料 >> 物联网 >> 内容

RFID技术应用于工业控制
字号:T|T 2012年06月05日09:13     物联中心
  • RFID系统如今在现代加工过程中几乎已经成为了标准。采用与用途相关的RFID系统,结合使用相应的阅读器和经过协调的软件。借助这种系统,生产过程以及为此所需的物流可以精准地制定节拍,并完美地相互协调。

RFID系统如今在现代加工过程中几乎已经成为了标准。采用与用途相关的RFID系统,结合使用相应的阅读器和经过协调的软件。借助这种系统,生产过程以及为此所需的物流可以精准地制定节拍,并完美地相互协调。

RFID系统不能批量生成

一个组件上的应答器可向制造过程和零配件供应过程的自动控制装置提供数据,这样,每个部件的历程路径都可以全程记录下来并实现追溯跟踪。另外,假如数据载体永久装在目标物上,还可以有效地进行产品寿命周期管理。目标物可以随时作为原装组件而得到证实,而且规定的质量检验证明也可以记录在RFID系统上。

对于生产上的最大挑战,在于没有任何一个生产过程和另外一个生产过程是相同的,所以成功的RFID系统是不能批量制成的。任何一个RFID系统,都必须与相应企业的流程严密匹配,哪种方案是首选,取决于具体用途的要求。所以,通向功能良好的RFID系统的道路,始终必须经过对所有参与过程和框架条件的全面分析。

在机器与设备制造中,卓有成效地安装支持RFID的业务流程,还取决于其他多种因素:如精密的硬件集成、数据的管理、包括相应的后端系统,以及个性的RFID数据,可根据提供的标准与ERP/EDI数据进行连接。

可跟踪追溯性提供安全

每一个通过RFID标识的零件,均由读写器在物流链的重要环节上进行识别,并由高一级的数据网络进行采集,继续处理,并在必要时写入额外的数据。利用这些信息,可以对每个过程步骤进行有效的实施和控制。此外,分散保存生产数据可提高系统抗故障安全性,并可使组件无故障地顺利进出加工生产线——例如在后续加工时。

UHF金属标签的特殊天线设计,可利用标签和底座之间的电磁耦合装置进行工作,因而金属底板本身成为扩展的天线,而且有助于在远距离射程时可靠地进行数据传输。

在实践中,加工或组装线上的分段加工取决于RFID标签的信息:只有当组件按照加工图得到清楚识别,以及相关的重要生产和质量数据得到认可时,设备才被批准进行继续加工。现代数据载体如RFID标签或智能标签,可以将产品寿命信息长期保留在组件上,因而也可以在若干年后再进行内容详实的跟踪追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