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无线电应用范围越来越广,业务种类越来越多,无线电用户急剧增长。仅从移动电话用户看,截至2010年6月,总数已突破8亿户,达到8.05亿户,在世界各国遥遥领先。随着 泛在网 、 智慧地球 、 等新型发展战略的提出,新的无线电业务不断涌现,这使得频谱资源供需矛盾更加突出,电磁环境更为复杂,无线电管理任务更为繁重。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无线电应用范围越来越广,业务种类越来越多,无线电用户急剧增长。仅从移动电话用户看,截至2010年6月,总数已突破8亿户,达到8.05亿户,在世界各国遥遥领先。随着 泛在网 、 智慧地球 、 等新型发展战略的提出,新的无线电业务不断涌现,这使得频谱资源供需矛盾更加突出,电磁环境更为复杂,无线电管理任务更为繁重。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无线电管理技术设备能否适应无线电管理的现实需求显得尤为重要。因此为加强无线电业务管理,我国按照 着眼急需,积极引进 的原则,从国外进口了一大批比较先进的无线电管理技术设备,建成了全国无线电监测网、无线电管理信息系统、设备检测实验室等技术设施,为做好无线电管理工作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手段。这种通过引进消化国外设备,对加快我国无线电管理技术手段自主创新是非常必要的,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目前所使用的无线电管理技术设备,进口设备所占比例过高,尤其是高端设备,主要来自国外,由此产生了安全隐患多、成本控制难、服务保障体系不顺等一系列问题,影响了我国无线电管理事业长远发展。因此,推进无线电管理技术设备国产化已成为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一、推进无线电管理技术设备国产化的必要性
(一)确保国家信息安全的需要
无线电管理是科学分配指配频率,维护用频秩序,保证用频设备发挥效能,确保经济社会正常运行的基础性工作,在广播电视、通信导航、交通运输、工业生产等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在维护社会稳定、抵御外来侵略、执行多样化军事任务等涉及国防安全的重大行动,在确保无线电信息保密、维护电磁空间安全等关系国家利益的重大领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而电磁频谱资源数据是国家的核心机密数据,必须加强技术防范手段,杜绝可能产生的技术漏洞。无线电管理技术设备存储着大量的无线电设备技术参数、部署位置等核心保密数据,如果使用进口无线电管理设备,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极易造成失泄密,轻者导致经济受损,关键时刻受制于人,重者导致战争失败,严重威胁国家安全。1994年海湾战争爆发前,美国获悉了伊拉克将从法国进口一种用于防空系统的新型计算机打印机,于是就派特工将植有计算机病毒的芯片提前换在了打印机上。战争开始后,美军通过网络激活了病毒,瘫痪了伊拉克防空系统,使其最终输掉了整个战争。
(二)提高无线电管理效益的需要
据了解,近年来我们引进的无线电管理技术设备的确比较先进,有些设备还具备多种功能。但从无线电管理工作的实际来看,有些功能没有实用价值,利用率不高。在美国、德国、法国、英国等发达国家,虽然他们具备相应的经济和技术能力,但出于实用性考虑,其无线电管理技术设备的功能也并不追求多而全。相反,出于商业目的,他们对用于出口的设备,增加了很多可有可无的功能,售价也随之增加很多,并诱使用户为日后技术升级不断 埋单 .在售后服务上,国外产品较国产设备,服务成本高、维修周期长,也严重影响了无线电管理的效益和质量。如我们引进的国外一专业监测定位系统,售价高达1000万元,而性能与之相近的国产监测定位系统,售价600万元,仅这一套系统就为国家节省400万元。在后续维护方面,每年的维护费就近2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将近140万元,而且路途遥远,还需办理进出海关、交纳关税等手续,维修周期短则一个月,长则半年。而国内则占有地利之便,售后服务反应快,备品备件供应足,维修成本比较小,无需更换零部件的情况下维修费用仅需几万元,具有进口设备无法比拟的明显优势。
总的来说,引进设备比重不当易造成投入经费高,使全局长远建设压力大;引进设备技术标准与国内不一致,特别是部分高端技术对我国实行技术引进限制,不利于我国进行设备二次开发和系统集成建设;售后服务保障体系缺乏,技术支撑能力弱、维修周期长,限制了设备引进、配发和使用,不利于无线电管理中长期建设发展。因而加快设备国产化有利于全国无线电管理的整体发展。
(三)推动民族产业发展的需要
纵观我国知名企业发展历程,在尚不具备国际竞争力的情况下,率先占领国内市场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因此,在各个行业和领域推动国产化进程,支持民族产业发展,是国家主管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例如,我国华为技术有限责任公司1988年成立,其时,只是一家生产用户交换机的香港公司的销售代理,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经过22年的发展,在国内市场站稳脚跟后,积极向国际市场拓展。2009年实现全球销售收入1491亿元,已成为国际知名、全球最大通信设备供应商之一。我国无线电技术设备产业起步虽然较晚,但发展势头很好,大力推动无线电管理技术设备国产化进程,无疑能够为该产业发展壮大注入强劲动力。同时无线电技术产业是国家信息产业和电子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民族设备产业化比重必将有利于使用电磁频谱的相关领域快速发展。
二、推进无线电管理技术设备国产化的可行性
(一)具备坚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2002年6月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第二条规定: 政府采购,是指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依法制定的集中采购目录以内的或者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 同时,该法案第十条也明确规定: 政府采购应当采购本国货物、工程和服务。 2009年6月4日,国家发改委与工业和信息化部、监察部等其他八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印发贯彻落实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决策部署、进一步加强工程建设招标投标监管工作意见的通知》,强调政府投资项目属于政府采购,应当采购本国产品。上述相关法律规定,为推进无线电管理技术设备国产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和政策支持。当前,我国无线电管理技术设施建设的资金来源都是财政资金,因此,购置无线电管理技术设备理应选择政府采购方式,并且应该优先采购国产无线电管理技术设备。
无线电管理技术设备专业性强,涉及宽带天线、宽带射频微波、宽带接收机、高速数字信号处理及分析等高端技术。改革开放初期,我国无线电管理技术设备远远落后于国外。为了尽快缩短与国外的差距,我国相关科研院所、生产厂商特别是军工科研机构和企业,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无线电管理技术设备,学习掌握相关无线电管理技术,已形成一定的技术创新和系统集成优势。同时,我国无线电管理科研机构,享有地利之便,能全面掌握我国不同部门和领域的使用需求。经过多年来科研实践,我们的尖端人才培养、理论研究和科研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通过引进消化再创新,我国已掌握了部分高端核心技术,一些技术能力已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并且能够利用已掌握的相关技术,针对我国无线电管理技术特点,来研发适销对路的软硬件产品,为推进无线电管理技术设备国产化提供了有利的客观条件。
(三)具备比较完善的产业支撑
在引进国外无线电管理技术设备,学习国外无线电管理技术先进经验的同时,经过十多年的磨练,我国无线电管理先进技术设备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从生产厂商到科研院所,已基本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一批企业已经发展为业界佼佼者,自主研发、生产能力逐步提升,产品性能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已广泛应用于国家安全、公共安全、无线电管理、国防、广播电视、民航等各个部门,并且经过多年实践检验,产品性能比较稳定。此外,各国内生产厂家均建有一支专业化的维修保障力量,能够为用户提供高效便捷的售后服务,有效解决了设备后续升级维护问题,为实施国产化提供了可靠保证。
三、推进无线电管理技术设备国产化的对策建议
推进无线电管理技术设备国产化是一个系统化、科学化的工程,需要多个部门协调行动,特别需要国家无线电管理部门采取多种措施,为此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一)加强宣传引导
强化设备国产化的意识,共同创造国产化无线电管理技术设备的应用条件和环境。应通过会议、各种媒体、组织参观国产化设备使用先进单位或地区等多种形式,加强对国产化的宣传,使各级无线电管理技术设备使用单位,树立正确的采购价值取向,增强热爱国货、采购国货、使用国货的意识。适时邀请国内生产厂商到使用单位进行新产品介绍,充分展示国产化设备的优良性能,加深用户对国产化设备的了解。积极组织对新开发国产设备的试用和推广,有计划、有步骤地不断扩展国产化设备的使用范围,力争经过5至10年的时间,使国产化设备有一个较大的发展。
(二)扩大采购范围
目前,由于种种原因,进入政府采购目录的无线电管理技术设备产品范围非常有限。对此,国家无线电管理应借鉴国际经验,结合国情,尽快组织相关部门进行可行性研究,积极向政府采购目录编制部门申报,尽最大可能将更多的国产无线电管理技术设备纳入政府采购范围,建立畅通的购买渠道。
(三)严把准入关口
应通过建设统一标准、规范的第三方无线电管理技术设备认证基地(机构),客观公正地检测国产、进口无线电管理技术设备的性能指标,使二者拥有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这样,一方面为国产无线电管理技术设备提供权威认可平台,另一方面也为用户采购相关国产设备提供权威依据,从而使国产设备能在全国范围内得到顺利推广使用。应建立考核指标体系和考核工作机制,规范对无线电管理技术设备采购行为的监管,确保设备采购在阳光在运行。
(四)优先资金保障
应通过限定最低国产化率的办法,强制性要求无线电管理技术设备使用单位采购国产设备,对于达标用户以及敢于尝试购买的用户,实行财政倾斜,积极鼓励用户使用国产无线电管理技术设备。例如,在十二五期间,可以要求各级无线电管理部门应有50%以上的资金用于采购国产设备,力争到十二五末期,将这一比例达到70%以上。
(五)提高企业创新能力
国内无线电管理技术设备生产厂家与用户应加强联系与沟通,建立定期会商制度,及时反馈使用需求;企业应加强人才培养和储备,积极吸引海内外优秀专业人才,建设高科技人才队伍;加大研发投入,紧跟技术前沿,努力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积极将科研成果转化为产品;努力改善售前售后服务,讲究信誉,树立和维护民族企业良好形象,不断提升企业生产经营和市场营销能力。
在政策上,国家应支持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协调建立强大、公平的技术产业联盟,加强中外技术交流和技术合作,打造国家级无线电技术设备研发和生产企业,条件成熟时建立无线电技术设备生产、网络建设、装备保障和运行维护基地,实现企业建网络、提供服务平台,政府买服务、实施管理的目标。
结束语
无线电管理技术设备国产化,事关我国无线电管理事业的科学发展,事关民族产业、民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事关国家安全稳定。因此,有关部门要切实发挥政策导向功能,在编制和实施十二五规划时,制定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加大无线电管理技术设备国产化推进力度,依法实施采购国货政策,有效支持民族产业民族企业的发展与壮大,促进国内产业自主创新,不断提高国货质量,增强综合竞争实力。我们相信,经过十二五规划的顺利实施,我国无线电管理技术设备制造产业将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设备国产化程度必将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 每日推荐
- 热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