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钢铁企业普遍的经营困难给信息化提出更高的要求,特别是现在大多数钢铁企业面临转型的压力,整个行业正处于重组和整合的十字路口,信息化能否帮助企业实现管理创新、改善管理效率。
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中重要的基础原材料产业,也是我国经济的重要支柱。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钢铁工业迅猛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取得了很大成就。但 目前我国钢铁工业发展还存在很多问题,如铁矿石资源主要来源是国外,钢铁企业遍地开花,多数产品规模水平偏低,优势企业发展滞后,主要钢铁产品集中度不断 走低,产能扩张没有带来规模效应的同步提升等。
针对种种现象,钢铁行业“十二五”规划提到,规模扩张,向品种、质量、效益方面来转换,同时注重技术进步、科学管理,以及人才,要从“粗放式”往“集约式”方向发展,通过信息化手段帮助企业在生产制造,管理等方面提升自身效率。
“大国”向“强国”的跨越
中国是钢铁生产的大国。从1996年钢产量首次突破1亿吨开始,一直稳居世界钢产量第一的位置。2010年产量更是达到了7亿吨,全世界才13亿吨。然而,成绩的背后却难掩中国钢铁企业普遍面临的经营困难。我国目前仅是钢铁生产大国,远未成为钢铁强国。
钢铁企业普遍的经营困难给信息化提出更高的要求,特别是现在大多数钢铁企业面临转型的压力,整个行业正处于重组和整合的十字路口,信息化能否帮助企业实现管理创新、改善管理效率,最终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成为钢铁企业当下的重要课题。
唐钢始建于1943年,地处全国三大铁矿带之一的冀东地区,是我国碱性侧吹转炉炼钢的发祥地,并于2005年跨入千万吨级“大钢”行列,新唐钢成立之后更 是成为了河北钢铁集团的骨干企业之一。然而在企业扩大规模的同时,如何实现集团内部这“三钢”的互联互通则成为新唐钢首要面临的挑战之一。
“经济危机以后钢铁行业进入了微利时代,唐钢面对严峻的市场形势,面对全球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原料成本攀升以及市场波动,秉承 ‘我们左右不了市场,但可以左右自身工作’的理念,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通过加强精细化管理,利用‘全成本’控制的思想应对钢铁企业微利时代的来临。”河 北钢铁集团唐钢计控管理部部长的袁志明介绍道,“面对绿色环保和清洁节能的新要求,唐钢明确自身在两化融合过程中的战略定位和目标,通过建设信息化系统项 目,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传统高能耗工业中的节能减排作用,利用信息化系统实现了对生产过程的监控和对生产工艺管理的优化,实现了在生产过程中融入信息技 术,从而达到‘节能、降耗、减排’的目的。
- 每日推荐
- 热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