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物联网的定义是: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如射频识别(RFID)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各种装置与互联网结合起来而形成的一个巨大的网络。其最终目的是让所有的物品都能与网络连接起来,以便更加方便的识别和管理。
物联网的定义是: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如射频识别(RFID)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各种装置与互联网结合起来而形成的一个巨大的网络。其最终目的是让所有的物品都能与网络连接起来,以便更加方便的识别和管理。物联网运作的基础是EPC编码,它是与现有EAN.UCC标识系统兼容。提供对物理对象惟一标识的一种编码。利用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互联网技术,通过在被运输物品出厂或出库之前贴上基于EPC编码制成的RFID电子标签,在运输线上安装RFID接收转发装置,可以提高对物品生产、配送、仓储、销售等环节的监控水平。物联网的独特技术优势及发展前景,使得中、美等世界各国逐渐提高对其关注度,相关学者和企业界人士也陆续开展对物联网的研究及实践工作。
近年来,为应对日益激烈化的市场竞争,许多企业将实施供应链管理作为提升竞争力的主要手段。一些著名的企业在供应链管理实践中取得的巨大成就。也使人们更加坚信供应链管理是企业适应全球竞争的一种有效途径。然而,物联网的出现及其在全球范围内对每个物品跟踪监控的全新理念。将在根本上改变供应链流程和管理手段,为企业供应链管理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因此,研究物联网将如何影响企业供应链管理的发展成为了讨论和研究的重要课题。
供应链管理存在的问题
供应链管理(简称SCM)是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其概念是指在全球制造出现之后,企业经营集团化和国际化的形势下提出的,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供应链管理得到了普遍应用。
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供应链管理的有效实施可以使企业总成本下降20%左右,供应链上的节点企业按时交货率提高15%以上,将订货到生产的周期时间缩短20%~30%,供应链上的节点企业生产率增值提高15%以上。因此,有效的供应链管理能够使供应链上的企业获得并保持稳定持久的竞争优势,进而提高供应链的整体竞争力。
实施供应链管理诚然能为企业带来巨大的好处,但不容忽视的是,供应链管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且动态、多变,涉及到众多目标不同的企业,牵扯到企业的方方面面。我国企业在供应链管理的实践中获得了丰富的经验,但也出现了若干问题。
追求供应链整体效益最优的管理模式同单个企业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传统模式的矛盾。传统企业管理的立足点是单一企业,由于企业间信息缺乏交互性,导致在有业务关联的各企业之间的利益具有排他性。这种供应链的分裂也导致了竞争关系的效力损失。
许多部门和企业未按照标准的字段、类型和长度建立商品信息数据库,从而影响了供应链成员的信息交换和共享。由于供应链缺乏足够的可视性,许多企业将本应与供应链上各节点企业共享的信息,当作企业宝贵的信息资源加以保密,造成信息流的人为阻滞而中断,使信息的高度集成和实时共享成为不可能。
由于供应链管理技术实施费用太大,企业自身实力有限,国内大多数中小企业内部管理的非标准化导致建立在标准化基础之上的管理软件在实施起来存在一定的难度,供应链管理技术并未得到有效的应用。
为了应对顾客日益个性化的需求,供应链成员之间常常建立动态联盟。由于缺乏统一的信息平台,无法实现信息共享和协调供应链成员的作业计划。动态联盟的暂时性和非静态性,也导致无法建立稳定、统一的业绩标准,缺乏整体监控。因此,如何进一步优化企业供应链管理以提高整个供应链的价值成为很多企业家与学者追求的目标。
物联网对供应链管理的影响分析
从供应链管理有效实施所依靠的两大载体(计算机信息系统和物流配送中心)上不难发现,每一次信息化产业浪潮的出现都能给供应链管理的发展带来契机。因此,物联网的出现也将为供应链管理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提供部分解决方案,并且为其在企业中的进一步有效应用带来机遇。下文分别通过分析物联网在供应链管理几大环节的应用以论证其对供应链管理发展的影响。
运输环节。在运输环节,通过对在途货物和车辆贴上EPC标签,在运输线上的检查点上安装RFID接收转发装置,使供应商和经销商能实时了解到货物所处的位置、状态及预计到达时间。还可以合理调度在途车辆,最大限度提高车辆利用率。仓储环节。在仓储环节,基于EPC的实时盘点和智能货架技术可保证企业对其库存实现高效管理。通过对货物的智能化管理,还可以提高仓储空间的利用率,使企业实时了解有关库存情况,从而降低库存成本,提高企业库存管理的准确性。
生产环节。在生产制造环节应用EPC技术,可以完成自动化生产线运作,在整个生产线上通过识别电子标签来实现对原材料、零部件、半成品和产成品的识别与跟踪,并且快速从品类繁多的库存中准确地找出工位所需的原材料和零部件,从而减少人工识别成本和出错率,提高效率和效益。除此之外,EPC技术还能帮助管理人员及时根据生产进度发出补货信息,使生产更加柔性化,同时也加强了对产品质量的控制与追踪。
配送/分销环节。在配送环节.通过更新贴在商品上的EPC标签的信息,使管理员可以通过电脑实施精确的库存控制。大大加快配送的速度和提高拣选与分发过程的效率与准确率,并能减少人工、降低配送成本。
零售环节。在零售环节,通过利用配有嵌入式扫描器的货架,可以有效地监控商品的流动情况。还能起到货物防盗的作用。当商品存货数量降到偏低水平时,还能实现适时补货,减少库存成本。基于RFID技术的智能秤可以自动识别商品的类型,并按该商品来计量、计价和打印小票。在商场出口处,带有射频识别标签的商标由读写器将整车货物一次性扫描,并能从顾客的结算卡上自动扣除相应的金额。这些操作无需人工参与。节约了大量人工成本,提高了效率,加快了结账流程。同时提高了顾客的满意度。
- 每日推荐
- 热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