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主要包括出口加工区、保税港区、综合保税区、保税区、保税物流园区等,区内企业享受国家特殊政策和管理模式,特别是“境外货物入区免税或保税”以及“国产货物入区退税”具有巨大政策优势和吸引力。设立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对江苏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尤其是对促进江苏经济发展转型升级起到了积极的示范效应,为促进外贸和省内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主要包括出口加工区、保税港区、综合保税区、保税区、保税物流园区等,区内企业享受国家特殊政策和管理模式,特别是“境外货物入区免税或保税”以及“国产货物入区退税”具有巨大政策优势和吸引力。设立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对江苏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尤其是对促进江苏经济发展转型升级起到了积极的示范效应,为促进外贸和省内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近年来,江苏特殊监管区域发展迅速,拥有各类海关特殊监管区域17个,占全国特殊监管区域总数的16.7%,数量居全国之首。此外,江苏还拥有4家保税物流中心、115家保税仓库和22家出口监管仓库。1~9月份,江苏特殊监管区域进出口总值782.3亿美元,约占全省进出口总值的19.5%,监管货值2031.5亿美元,实现入库税收131.6亿元人民币。
实践证明,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已成为江苏承接国际IT产业、高新技术产业转移,连接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重要平台。一大批龙头企业相继入区,带动了周边配套企业的发展,催化了产业群的聚集效应,进一步促进了产业结构和出口商品结构的转型升级,进一步推动了区域物流业的发展,提升了区内企业的竞争力。2010年全国进出口总值排名前15位的特殊监管区域中有5个都在江苏,排名前50位中有11个来自江苏,江苏特殊监管区域总体发展水平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今年上半年,昆山综合保税区进出口总额达到244.09亿美元,实现工业产值1310.81亿元人民币,继续排名全国前列。苏州工业园区综合保税区、张家港保税港区、南京、常州、吴中、扬州、常熟、吴江出口加工区上半年外贸进出口值均实现20%以上的增幅。
创新监管模式,拓展特殊区域内涵。南京海关不断探索建立新型的特殊区域模式,依托总署支持,率先提出设立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中心、综合保税区等思路。加强对货物的实际监管,严密监管流程。依托信息化手段,从卡口管理入手,明确监管职责,强化卡口值守,严密监管手段,既保证卡口的畅通又做到监管到位。大力推行各项便利通关措施。为满足特殊区域内企业对通关速度的较高要求,南京海关大力推广特殊区域与口岸之间的整合联动、分类通关、实行全天候验放制度等各项便利通关措施,获得明显成效。
科学整合机构和人力资源配置。一是借助信息化手段对各现场海关作业流程进行科学设置,对出口加工区、保税区、保税物流园区、保税物流中心等形式的特殊区域及海关监管场所进行整合;二是进行大胆的体制改造,打破条块职能的封闭型管理,按照监管流程重新设置海关业务岗位,实现内外勤分离的“一条龙”监管和服务,从而创造出开放式的顺畅快捷的作业程序。
- 每日推荐
- 热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