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联合会专区 | 资讯 | 企业 | 信息化 | 学术 | 人才 | 供求 | 会员 | 微博
首页 >> 物流信息化 >> 资讯 >> 信息平台 >> 内容

市属国企打响管理创新“攻坚战”
字号:T|T 2011年01月11日10:02     泉州晚报
  • 编者按 五年,弹指一挥间;五年,沧海变桑田。自2006年市国资委成立以来,监管企业资产总额285亿元,营业收入65亿元,实现利润1.9亿元,上交税金3.2亿元,分别增长2.9倍、1.3倍、2.2倍、1.1倍,实现了保值增值目标…

编者按 五年,弹指一挥间;五年,沧海变桑田。自2006年市国资委成立以来,监管企业资产总额285亿元,营业收入65亿元,实现利润1.9亿元,上交税金3.2亿元,分别增长2.9倍、1.3倍、2.2倍、1.1倍,实现了保值增值目标……近日,市国资委以一串令人兴奋的数据,交上“十一五”收官之年的圆满答卷。

这五年,市国资委携手监管企业,及时跟进市委、市政府“两个加快”步伐,以创新促进发展、以发展引领改革,积极应对金融危机,注重创新企业管理,大力推进改革重组,有效实施抱团发展,主动履行社会责任,迎风拼搏、锐意进取,为我市产业、港口、城市建设作出了贡献。

“十二五”开局伊始,市委、市政府召开企业创新大会,令诸多市属国企坚定了“加快自主创新、助推泉州跨越发展”的决心。今日起,本报推出“跨越发展国企创新在行动”系列报道,宣传国企跨越发展、创新典型及履行社会责任等先进模式和做法,与大家共同思考市属国企如何保值增值、跨越前行。

“技术改造最有效”、“管理创新无止境”、“抢占高地是前途”,在近日的企业创新大会上,市委书记徐钢的这三句话,为市属国企管理指明了方向。回看市国资委五年的发展,引进财务监督机制、启动把控风险系统、植入信息化管理平台……一场场管理创新的“攻坚战”在大大小小的国企中进行着,随之而来的是国企利润的增长。 本报记者 陈云青

信息化管理:多方便少开支

近日,泉州公交车IC卡应用和推广工作全面启动。不久,IC卡将替代现行的纸质月票,在有利于提升泉州城市数字化应用水平的同时,也方便企业采集和分析公交客流量等相关信息,进而优化调整线网布局及车辆配置。

信息系统不但利于管理,还可降低企业日常支出的成本。在市国资委的推动下,市交通运输集团、福建省第五建筑工程公司、市产权交易中心都在信息化管理上大展手脚。

除了实行IC卡电子收费系统外,市交通运输集团还积极筹建GPS智能调度系统;福建省第五建筑工程公司严格控制固定资产投资,降低材料成本,有力地保证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市产权交易中心则利用“电子竞价”,让客户在网上即可参与竞价,节省交通费用,也相对减少竞价存在的人为因素。

风险把控:增效率除隐患

怎样才能让国企压缩成本、保值增值?五年来,市国资委监管企业在管理创新上发力。“打开电脑,各个部门管理者即可知道船舶的航行动态,这使得船舶行驶更加安全。”港务集团有关负责人表示,风险把控成了国企得以规范经营的关键。当各港区的生产快报、船舶动态、货物流向都能即时显示在信息平台时,管理层的决策风险也就减少了许多。

当前,该集团正加大投入,利用后渚港区集装箱作业区部分地块投资建设包含EDI数据交换、物流信息管理、物流商务办公、多元化商贸区等功能的泉州港物流信息中心。

财务监督:补亏损保盈利

改变原有粗放工程管理模式,通过信息化实现对不同地区项目部进行实时化和精确化管理监督,仅用了一年时间,福建省第一公路工程公司“向管理要效益”,去年就消化了历史潜亏上千万元。

据介绍,基于工程行业的特征,省第一公路工程公司的项目部分布在不同的地区,随着工程不断转移,加之工程施工工艺、施工环境复杂、工作标准化程度低、施工质量的隐蔽性等因素,企业在财务管理上一直存在种种局限。

“如今,管理者已可在信息平台上看到每个工程的分包、材料、设备等信息,并对项目部的材料采购合同、供应进行全面的监控。”据该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信息系统的理念已逐渐深入人心,通过信息管理,实现企业对项目分项成本、资金动态即时掌控,确保项目实现预期盈利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