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前,通信业行业信息化领域竞争日趋激烈,一方面竞争使得消费者得到实惠,加快了行业信息化进程;另一方面竞争带来运营商利润的下降,需要运营商深耕行业信息化等领域,提供更好的通信产品,提高收益。 中国电信北
目前,通信业行业信息化领域竞争日趋激烈,一方面竞争使得消费者得到实惠,加快了行业信息化进程;另一方面竞争带来运营商利润的下降,需要运营商深耕行业信息化等领域,提供更好的通信产品,提高收益。
中国电信北京研究院行业应用与集团产品研发部担负着中国电信行业应用策略分析与产品研发的重任,扮演者至关重要的角色。本刊记者专访了该部门郑中平主任,探讨了中国电信行业信息化的发展策略。
行业信息化是核心之一
记者:中国电信通过多年的精耕细作,在行业信息化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据悉40%的收入都是来自政企客户,在目前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中国电信在行业信息化方面是如何定位的?
郑中平:国家“十二五规划”与政府报告都提出要加快全国的信息化应用。中国电信持续深耕行业信息化,成效显著。中国电信将2010年定为“行业应用年”,举全公司之力做好行业应用。
中国电信总经理王晓初很早就提出企业转型,让中国电信成为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摒弃传统的仅能提供单一通信产品的方式,用一整套的通信服务与解决方案满足消费者需求,提升客户体验,建立新的企业商业模式。落实这些行业信息化的发展策略、提供更适合行业用户的方案一直是近几年中国电信核心的工作之一。
记者:面对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国电信在行业信息化方面有何优势?同时面临着哪些挑战?
郑中平:一方面,中国电信接手C网之后,3G建设一直领先,具备了提供更加丰富解决方案的优势;另一方面,我们拥有全国21个省市的固网,与地方政企客户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中国电信行业信息化工作开展得很早,基础好,准备充足,集团与研究院一直持续地研究客户需求分析和应用研究。
但是政府在进步,企业更加注重成本,客户对通信产品成本和性能的要求不断提高。另外,各个地方经济发展不一样,信息化程度不一样,对业务要求也不完全相同,这使得一个新的应用,可能需要长时间试点才能判断是否可实现大规模应用。这就意味着,运营商要做透和做深行业信息化,需要技术等方面的准备更多。
基础建设拓展服务能力
记者:中国电信已经在EV-DO、GPON、IPv6等方面的基础网络建设方面做了较多的投入,请问中国电信选择这三个方向是怎样考虑的?
郑中平:EV-DO、GPON、IPv6三个方面建设都提升了中国电信提供信息服务的能力,是中国电信行业应用过程中重要的基础。中国电信在这些领域发展很快,具体原因一个是行业用户需求的促进,另一个是集团领导高瞻远瞩,对该类技术的提前储备。
当然,这些还是属于能力型的手段,其补充和完善是很有必要,但对中国电信更重要的环节是如何将这些能力转变为成功的信息应用,满足客户的需求。
记者:您提到行业应用很关键,中国电信对物联网、云计算做了大量的工作,这是否会促进中国电信更多的行业信息化应用开展?
郑中平:物联网、云计算在国家政策层面、学术研究层面涉及得更多,实际上运营商提供的很多行业应用都属于这个范畴了。中国电信在无锡建设了物联网基地,主要是做更多的技术储备,从而落实用户的新需求。运营商应该更多地从行业用户需求的角度看待和发展物联网、云计算产业。
比如视频监控,应用在城市安防,就可以称为“平安城市”建设,算是物联网的一种形式。而实际上该业务是交通和公安行业需求推动的,不是物联网发展推动的。
四方面入手发展行业应用
记者:守住现有的行业用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同时开拓更多新的行业用户是中国电信的发展要求,那么未来中国电信行业信息化的工作重心是什么?行业信息化服务需求有哪些发展趋势?
郑中平:中国电信2010年行业信息化工作主要从政府监管、交通物流、校园和医疗这四个方面进行,集团公司和研究院一起成立了推广团队,根据行业用户的需求,提供相应的通信产品。集团主要是规范合作模式和商业模式,具体的业务开拓由地方去做。
行业信息化是中国电信未来工作的重要方向,我们将不断坚持服务好老客户,挖掘新客户。未来行业信息化需求呈现集中化、持久化、个性化的趋势。
记者:对各个行业内不同大小的企业,中国电信是如何满足他们需求的?企业信息化已经有很多的IT企业在做,中国电信是否会逐渐提供全方位的方案,这是否会给IT企业带来冲击?
郑中平:无论是政府、大企业还是中小企业,我们都仔细研究了其各自的特点,提供不同的信息服务。政府客户在管理方面需求多,期望利用信息化提高管理能力和效率;各企业则希望利用信息化产品促进他们业务的高效与稳定开展。
实际上政企客户信息化也有许多的IT企业在支撑,我们提供CT,但并不是要替代IT企业,而是与他们一起利用中国电信的网络、平台、资金、人才等实力更好地、更完美地满足企业需求,达到客户、中国电信、IT企业“三赢”的局面。
- 每日推荐
- 热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