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省RFID基地落户禅城,本地数万企业可从中获益 “国外专家预测,2008年将是RFID产品运用的一个爆发点,禅城可以说是抓住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机遇。”昨日,省无线射频识别产业(RFID)佛山基地落户禅?
省RFID基地落户禅城,本地数万企业可从中获益
“国外专家预测,2008年将是RFID产品运用的一个爆发点,禅城可以说是抓住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机遇。”昨日,省无线射频识别产业(RFID)佛山基地落户禅城,禅城区经贸局局长胡安泉说。
据介绍,一旦RFID技术能够大规模推广应用,它对世界的冲击,将不亚于当初电脑、手机的应用。禅城,走在了世界经济发展的最前沿。
RFID产业
定为禅城重点发展产业
“目前,区政府已经将RFID产业定为重点发展产业。”胡安泉说。
据透露,为了保障省无线射频识别产业(RFID)佛山基地的建设,目前禅城政府已经决定为此项目预留了1000亩的工业用地,并准备了创新中心、研发、推广中心的用地,下一步,还将组织专项招商活动,以促进基地建设的顺利开展。
就在昨天,禅城区与香港货品编码协会举办了“粤港RFID产业合作”新闻发布会,聘请了这个领域的一批国内外专家、企业高层作为禅城RFID产业发展的顾问,并制定未来5年的RFID推广规划。
规划提出,双方将合作在禅城建立一个RFID的检测中心、一个演示中心、一个应用基地以及一个完整的产业链。
香港货品编码协会总工程师及首席顾问孙国江表示,由于香港在RFID的应用与研发方面走在了内地前面,协会将利用手上掌握的资源,帮助禅城发展这一产业。
规模化生产
破解行业世界性难题
按照初步的计划,禅城要争取两年内找到30家企业作为应用试点。同时,要建立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引进芯片、天线、读写器等生产厂家、封装厂家。
“现在一个芯片的成本大概是两块多,而且主要依靠国外进口,成本太高依然是制约这一行业发展的最大难题,我们希望佛山能够实现大规模生产,破解这一行业的一个世界性难题。”孙国江说。
降低成本,这也是香港方面所希望看到的结果,因为目前仅在香港机场,每天大概就要7万个RFID电子标签。
孙国江说,目前禅城已经有相关生产企业,但产业链还不完善,而且没有形成规模、集群效应,目前他们一方面将着手帮助禅城引进相关生产企业,另一方面还可以说服当地的电子企业,让他们同时利用部分产能,进行相关的生产。
“沃尔玛等国际零售巨头都在大规模推广RFID,未来RFID产品肯定是要普及的,也是有利可图的,而很多电子企业实际上都有能力进行相关产品的开发生产。”孙国江说。
数万企业有望
从中受益
在国际上,RFID与环保、节能并称为世界三大前沿领域,禅城如果能够成功建成RFID产业的基地的话,其影响将难以估量。
胡安泉认为,禅城作为佛山中心城区,陶瓷、针织等传统产业都面临着极大的调整压力,在提升科研实力,鼓励企业自主创新的同时,也需要引进培育新的高新技术产业,才能增强经济发展后劲,RFID可以说是上佳之选。
更为重要的是,在RFID的广泛使用已成为一种趋势、国内企业仍未充分认识的情况下,禅城如果能够先行一步,既成为生产基地,又成为大规模应用的推广基地,本地企业的竞争能力将大大提高。
“国外已经有很多经验表明,在企业中灵活运用RFID产品,能够大大提高管理效率、物流成本。2006年,佛山工业总产值已经达到了7000多亿元、现代物流业飞速发展、专业市场规模巨大,这数以万计的企业都将从中受益。”胡安泉说。
这也将是禅城作为佛山中心城区的产业辐射带动能力的一个明显体现。 (本报记者 王亚亮 特约记者 王鹰)
[记者体验]
RFID生活应用显“神奇”
当记者穿过那道无障碍快速通道的时候,报警器响了起来,这是一个利用了RFID技术设计的通道。在昨日的RFID体验区里,记者第一次直观感受了RFID技术的“神奇”之处。
“因为你是没有卡的,对于这个通道来说,你就是‘非法通过’,刚才是自动报警,并且拍了照片,这些信息都记录在电脑里,即使你走远了,我们也可以再找到你。”展出这个通道的北京一家公司的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而所谓的“卡”,就是一个贴了RFID电子芯片的通行证,芯片内部储有持卡人的信息,当“合法通过”的时候,通道两边的读卡器同样也会把芯片内的信息传到电脑上。
“这是无需刷卡停留的,双通道每分钟可以通过150人,如果是在大型的企业内部用此作为考勤的话,非常省事。”这位负责人告诉记者。
在体验区里,记者还看到一家广东公司展出的RFID产品探测产品,这家企业的负责人介绍,这是由一个小圆球和一个类似探测器的工具组成的,小球内装RFID芯片,可以输入想要记录的信息,比如这附近有什么管线、电缆、水管、甚至文物等,如果在铺设管线的时候把小球埋入地下,以后要开发这片土地时,就可以用探测器确定位置,免得“误伤”。 (本报记者 王亚亮)
“国字号”汽配质检中心落户禅城
将覆盖佛山、辐射华南汽配产业,首期可提供汽车发动机、底盘零部件、电器照明系统等产品检测
本报讯 记者纪可报道:全国第2家“国字号”汽车配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昨日落户禅城,将为佛山及华南汽配产业提供国家级产品质量检测、认证等项服务,华南汽配产业形成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标准保障。
近年来,广州本田、东风日产、广州丰田三大日资汽车制造企业相继落户广州,根据规划,2010年广州整车生产能力将达到130万辆,产值2000亿元左右。而整车与汽车零部件产值之比例一般为1:1.7较为理想,换言之,届时广州汽车零部件需求量至少有数千亿元。受此辐射带动,国际汽配产业正加速向珠三角地区转移的步伐。
广东省质监局有关负责人透露,昨天挂牌的汽配检测中心为华南首个国家级的汽配质量检测中心,主要承担佛山乃至华南地区汽配产品法定检测、委托检测和新产品测试,与国际汽配产业展开技术交流,对国内外汽车配件进行认证,并牵头组织汽配行业技术标准的研究和制定,为佛山、华南地区汽配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据悉,按照初步规划,该检测中心首期将重点购买发动机、底盘零部件、车身附件、电器照明系统、非金属件等检测设备,建设一间具有一流水准的检测实验室,基本满足省内汽配企业的检测需求。并在此基础上积累经验,掌握汽配产业的发展规律和运作机制。第二期则逐步开设汽车工业关键零部件的检测。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该中心一位负责人表示,检验中心将立足广东,辐射全国,建立行业规范,推动广东汽配产业进入良性循环发展轨道。
国家汽车配件质量监督检测中心的成立,为企业提供了质量保障的必要条件。专家指出,在汽配产业兴起之时,及时建立行业规范和技术监督质量预警机制,可有有效避免出现低质化的恶性竞争,推动该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而作为发展主体的汽配企业,则应充分利用检测中心落户佛山的便利,建立定期抽检和及时整改机制,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
[现状]
汽配企业普遍存在“送检难”
检测认证空白制约产业快速发展,汽配业快速发展呼唤技术标准对接国际产业发展
近年来,在广州汽车产业的强力带动下,佛山汽车配件产业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春天”。短短数年时间内,全市汽配企业已从零散的10多家扩充至300多家,产值也以每年50%的速度增长,形成了“广州整车、佛山汽配”的产业发展格局。
汽配产业是装备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国际性、技术性强的行业,产业体系十分庞大,具有产业关联度高、产品链条长、带动能力强、技术含量高等特点。在珠三角汽配产业高速发展的同时,大多企业对汽配产品进行检测、认证,不得不远赴上海,华南地区汽配产品的检测认证空白已成为汽配产业快速发展、对接国际标准的一个瓶颈。
在产业高速发展的同时,企业对于建立质量保障系统、标准化的呼声越来越高。“随着市场的进一步发展,我们的消费者日益成熟,汽配产业的竞争已经从价格竞争转向质量竞争。客户希望能在‘价格’之外,获得更加高质量的产品。”南海福迪汽车有限公司负责人强调,汽配企业要向更高层次发展,必须建立与国际标准对接的相应质量保障系统。
本地汽配家门口可享国家级检测
听说佛山有了国家级的汽配检测中心,豹王集团的销售部经理郑俊科显得十分兴奋,并向记者询问检测中心的详细地址和业务范围。
作为一家生产汽车滤清器的知名企业,豹王集团每年在产品检测上的投入十分巨大。郑俊科介绍说,公司每年会从燃油滤清器、机油滤清器和空气滤清器三类产品中选择最具代表性的样品,邮寄到公司在上海的总代理,再由这家代理派人将产品送到上海一家权威检测机构检测。除去人力、时间、路费等成本,仅产品检测费用就得4万多元。而这种辗转的送检方式,往往需要等待1至2个月才能拿到检测报告。
据了解,目前佛山300多家汽配企业中,除了少数资金、技术雄厚的外资企业建有自己的检测实验室,大部分汽配企业都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资金,将产品送往全国各地的权威检测中心。“国字号”检测中心的落户,无疑为他们解决了一大难题。“检测中心就在家门口,经常去串串门,不仅节省了检测成本,也能保障产品质量的长期稳定。”郑俊科笑着说。(本报记者 纪可)
[各界反响]
计划建立产品定期抽检制度
何青(南海区福迪汽车有限公司营销公司副经理):我们是一家整车生产商,所以汽车零部件的检测一般都委托供应商去做,每一家供应商都必须提供国家认可的权威机构对产品的检测报告。但我们也面临零部件抽检的问题,因为有些供应商提供的零部件质量和性能是不稳定的,供应时间一长,部分供货的质量会下降。所以国家汽配检测中心落户佛山后,我们可<
- 每日推荐
- 热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