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理想的状态是不仅我们自己可以方便得查到公司各个城市的业务情况,还可以让客户查看所送出的快递目前的状态。”--麒麟快递总经理常心虎 上海交大慧谷软件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德才:在快递行业中,交
“最理想的状态是不仅我们自己可以方便得查到公司各个城市的业务情况,还可以让客户查看所送出的快递目前的状态。”--麒麟快递总经理常心虎
上海交大慧谷软件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德才:在快递行业中,交大慧软的快递信息系统知名度很高,因为我们的产品是为快递行业度身打造的。
麒麟快递的调度员小王迅速浏览了一遍公司刚接到但还没有分派的快递任务,其中有一份是去天钥桥路拿一份市内件,小王点击了公司快递信息系统中的“快递员”一栏。在快递员“方文龙”的名下正是“天钥桥路”,小王顺手拿起对讲机找到了方文龙,将这份市内件的收取和派送工作分派下去,整个过程不到5分钟。
“快递公司做得好不好,关键看能不能把信息理得井井有条。” 麒麟快递的总经理常心虎说:“接单、调度、派送、结算各个环节越来越复杂。通过信息系统,我们将这些重要的信息都有效地管起来,使公司的业务有了很大的提升。”常心虎说的信息系统是上海慧谷软件有限公司研发的快递信息系统,他评价这套系统是麒麟快递日常信息的“管家”。
跳出“同质化竞争”泥沼
麒麟快递的办公室是所在的楼面里装修最朴素的,白墙黑地,没有多余的装饰,有的只是穿梭的员工。“很多人都觉得做快递很容易,两三个人,配几辆助动车,找一两家固定客户,不用什么办公室就能开张了。”正如麒麟快递的总经理常心虎所说,由于快递行业门槛低,上海的快递行业现在已经挤进了3,000多家公司。然而,要做大却相当困难,在3,000 多家快递公司中,真正上规模的并不多。1992年成立的麒麟公司已经是一家“老字号”了。
制约公司规模扩大的很重要因素就是产品的同质化,这也曾是常心虎非常头疼的问题。“与规模较小的快递公司相比,麒麟公司拥有他们所不具备的全国网络资源,每年为了维护这网络我们都有相当数额的成本投入。这部分的成本是小公司所没有的,但他们往往可以挂接到其他公司的全国网络中,这样,每次有单子的时候,他们再支付相应的费用,成本和风险都降低了不少,而他们所能提供的快递服务范围却与其他大公司一样了。”常心虎对同质化竞争感触颇深。
在小快递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时,行业的价格战也拉开了。据介绍,在1996年前,一份从上海送到北京的快递价格是每件50元,而到1996年后,已经跌到了30元,一些老客户还能享受8折的优惠,到1998年,这个价格已经跌成20元了,折扣也到了7.8折。在价格越来越低,而成本不变的情况下,快递公司的利润被压到了底线。面对残酷的市场竞争,麒麟希望能够找到一个手段跳出“同质化”竞争的泥沼。
而麒麟选择信息系统作为竞争的武器则来自于一次偶然的发现。由于业务关系,麒麟快递时常需要跟一家外资快递公司进行沟通,而每当常心虎刚报出公司名字,对方便知道了麒麟的地址、电话、联系人、业务编号等一系列资料,好奇之下,常心虎便问了对方的接线小姐,得知是使用了对方使用了信息系统进行管理。在那时起,常心虎萌发了在麒麟也上一个信息管理系统的念头。
而与上海交大慧谷软件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交大慧软)的接触促成了这一“念头”转变为现实。在那次与外资公司的询问后不久,麒麟接触到上海交大慧软自行研发的快递行业信息管理系统,双方一拍即合。
“蜜月期”里的磨合
麒麟和交大慧软最初合作的日子既是双方的蜜月期,但同时也是一个“磨合期”。麒麟在与交大慧软合作前并不清楚什么是信息化的需求分析,在最初交大慧软需要麒麟提供系统需求时,麒麟提供的需求连一张纸都没有写满。
“我们当时并不清楚信息系统可以帮我们做些什么,也不知道可以提些什么要求,在实施后,我们才逐步提出了一些需求,这些后来增加的需求在实施的时候困难就比较大了。”常心虎坦言。交大慧软的技术人员表示,其实许多需求如果在最初就提出并不难设计,但现在系统都建好了再做,无异于将造好的房子进行地基的调整,其难度比造座新房子都大。
对于这次的系统建设,常心虎现在回头看,觉得麒麟做的最好决定是考虑到了自己的财力承受能力、现有管理基础等因素,在流程改造和软件改造中把握了一个比较好的“度”。
“系统中有些模块要求我们的流程进行改造,当这些改造是对公司未来的发展有利的,我们就欣然采纳。但如果哪些模块是不适合我们的,我们不但不会对自己的流程改造,对于这些模块我们也会舍弃。” 常心虎谈到,为了上系统,公司专门采购了一批电脑,招聘了一批会电脑操作的接单人员。
信息系统助麒麟避开“礁石“
现在对于麒麟快递来说,这套系统最大的好处在于把公司里的信息流理顺了。 “有了这个系统,以前经常出现的出入库错误就不会再发生了。”在快递行业,出入库错误是个难以绕开的“礁石”,尤其是在全国有众多网点分布的公司,网点越多,如果单凭人工操作,越容易出错。所谓的“出入库”是快递行业的术语。在快递公司看来,每个外地城市为一个库,在人工操作时,经常会出现一件要求送到北京的快递被误打包到送到广州的快递包裹中,结果当发现时往往会延误快递时间。在公司规模扩大,工作量大时,这样的错误就非常容易发生。麒麟在安装信息系统后,由于接单时就输入了送货城市,并写上编号,由电脑统一统配,非常简便地避免了这一问题。“现在,如果我们的调度只需要在电脑中对快递城市进行归类就可以完成以前的分派,如果有错误操作,电脑会立刻跳出报错框,根本不可能有出入库的错误发生。”一直坠在常心虎心头的一块石头落了地。
信息系统使麒麟避开的另一个“礁石”就是漏件的困扰。常心虎说:“漏件其实是许多快递公司都会遭遇的烦人的问题。”漏件尤其容易出现在零散客户中,当这些客户打电话到快递公司,接单小姐以往的做法一般是在记录的本子上进行登记,但有时候有些单子在记下后,没有及时通知调度,或者记录的时候不规范,都可能造成调度没有得到消息。客户在等了许久后迟迟不见有人上门收件,即使在后来进行补救但客户还是很容易对快递公司的服务质量产生抱怨,使公司失去客户。
在快递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本来发展新客户就不容易,自然是不希望漏件的发生。但在原先的工作条件下,虽然快递可以通过培训规范接单人员的操作,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一现象总是无法杜绝。
这一“顽疾”在信息系统前“不治而愈”。“在使用系统后,每一笔单子在电脑里都有记录。” 常心虎打开系统,在电脑中详细地显示了当天接到的30多个快递电话。每条信息都记录着来电的号码,快递的地址,以及一些详细的备注内容。而且,最为重要的是,在每条信息的左侧都有红色的符号特别标明是否已经分派到各个快递员手中,所有未分配的单子特别醒目。“调度花几秒就可以查到哪些任务还没有分配下去。”
服务质量的提高同时还包括给“老客户”们宾至如归的感觉。在系统中,只需要输入老客户信息中的任何一条,所有关于该客户的信息都可以一起调出。“现在,客户只要打电话来报出一条信息,我们的接单小姐就可以迅速报出其他信息与他核对,老客户会觉得我们的管理很规范,服务质量也提高了。这套系统还兼有CRM的a功能。”
有了系统后,可以储存2个月以来的所有快递记录,这方便了公司内部的管理查询。对于一些月结的老客户,这个记录也非常有用。老客户所有的快递都在系统中有详细的记录,只要输入客户名,客户就可以看到所有快递的清单,对于所支付的费用也就没有什么异议了。
现在,这套系统已经在麒麟成功运转了半年多,麒麟在信息系统初尝甜头后,计划过段时间把整个系统进行推广,在公司网络中的各个城市办事处都用起来,公司内部组成一个信息沟通的网络。“最理想的状态是不仅我们自己可以方便得查到公司各个城市的业务情况,还可以让客户查看所送出的快递目前的状态。”对于公司目前所运行的信息系统的未来发展,尝到了信息化甜头的常心虎充满了憧憬。
底子薄的企业怎么做信息化?
麒麟快递虽然在快递行业已属于中等规模的企业,但在上系统之前对企业信息化却知之甚少,这次与上海交大慧谷软件有限公司的合作可以说是麒麟快递的信息化“初体验”,麒麟的经验对于许多底子薄的企业上信息化有不小借鉴价值。
麒麟快递的此次实施中最大的缺陷是最初对系统的规划太简单。正如麒麟在采访中所谈到的,最初的需求“只有一张纸”。当一个企业无法制定一个明确的企业管理信息化实施规划,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就极其容易造成“信息孤岛”。
不过,值得肯定的是麒麟快递对于系统的二期建设并没有盲目冒进。麒麟打算稳扎稳打,在第一期所存在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公司内部的各项管理流程规范后再根据公司需要推进。公司在进行管理信息化系统实施时,很重要一点就是要循序渐进,充分考虑管理流程变化和工作量大小,要根据企业承受能力分系统实施;对于有多个功能模块的综合性系统,可按功能模块分步实施,确保实施一个,成功一个。
去麒麟快递公司采访时,公司的装修非常简单,但却在公司的中心位置布置了10多台电脑。据麒麟介绍,为了使用这套新的系统,公司对接单人员的招聘要求进行了调整,会电脑操作成了一个必要条件。在这10多名会电脑操作的员工到位后,公司就及时进行了培训。对人员这一“软件”的重视也是麒麟此次实施得以成功的最主要原因之一。曾经有一家进行企业ERP建设的公司老总曾说过:“企业做ERP,硬件不行的换硬件,软件不行的换软件”。而其中的软件所指正是人员,该公司对于人员配合的要求可见一斑。在企业进行信息化时,人才的配合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必须做好培养、引进信息化管理复合型人才工作,提前做好人才储备。要把人才培养作为管理信息化的重要基础工作来抓,大力引进和培养既懂企业的经营管理、又懂信息化的复合型管理人才。对在管理信息化建设中起重要作用的关键人才,要加大分配方面的激励。同时,在另一方面要“全民皆兵”,要加强全员培训,提高全员信息化意识和运用信息化技术的能力。
信息化过程中的事故多发地带很多,但对于底子薄的企业而言,上头把好了规划,中层抓好了关键人才,基层再把“全民动员”工作做好,很多误区就可以绕开了。
上海交大慧谷软件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德才:在快递行业中,交大慧软的快递信息系统知名度很高,因为我们的产品是为快递行业度身打造的。
麒麟快递的调度员小王迅速浏览了一遍公司刚接到但还没有分派的快递任务,其中有一份是去天钥桥路拿一份市内件,小王点击了公司快递信息系统中的“快递员”一栏。在快递员“方文龙”的名下正是“天钥桥路”,小王顺手拿起对讲机找到了方文龙,将这份市内件的收取和派送工作分派下去,整个过程不到5分钟。
“快递公司做得好不好,关键看能不能把信息理得井井有条。” 麒麟快递的总经理常心虎说:“接单、调度、派送、结算各个环节越来越复杂。通过信息系统,我们将这些重要的信息都有效地管起来,使公司的业务有了很大的提升。”常心虎说的信息系统是上海慧谷软件有限公司研发的快递信息系统,他评价这套系统是麒麟快递日常信息的“管家”。
跳出“同质化竞争”泥沼
麒麟快递的办公室是所在的楼面里装修最朴素的,白墙黑地,没有多余的装饰,有的只是穿梭的员工。“很多人都觉得做快递很容易,两三个人,配几辆助动车,找一两家固定客户,不用什么办公室就能开张了。”正如麒麟快递的总经理常心虎所说,由于快递行业门槛低,上海的快递行业现在已经挤进了3,000多家公司。然而,要做大却相当困难,在3,000 多家快递公司中,真正上规模的并不多。1992年成立的麒麟公司已经是一家“老字号”了。
制约公司规模扩大的很重要因素就是产品的同质化,这也曾是常心虎非常头疼的问题。“与规模较小的快递公司相比,麒麟公司拥有他们所不具备的全国网络资源,每年为了维护这网络我们都有相当数额的成本投入。这部分的成本是小公司所没有的,但他们往往可以挂接到其他公司的全国网络中,这样,每次有单子的时候,他们再支付相应的费用,成本和风险都降低了不少,而他们所能提供的快递服务范围却与其他大公司一样了。”常心虎对同质化竞争感触颇深。
在小快递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时,行业的价格战也拉开了。据介绍,在1996年前,一份从上海送到北京的快递价格是每件50元,而到1996年后,已经跌到了30元,一些老客户还能享受8折的优惠,到1998年,这个价格已经跌成20元了,折扣也到了7.8折。在价格越来越低,而成本不变的情况下,快递公司的利润被压到了底线。面对残酷的市场竞争,麒麟希望能够找到一个手段跳出“同质化”竞争的泥沼。
而麒麟选择信息系统作为竞争的武器则来自于一次偶然的发现。由于业务关系,麒麟快递时常需要跟一家外资快递公司进行沟通,而每当常心虎刚报出公司名字,对方便知道了麒麟的地址、电话、联系人、业务编号等一系列资料,好奇之下,常心虎便问了对方的接线小姐,得知是使用了对方使用了信息系统进行管理。在那时起,常心虎萌发了在麒麟也上一个信息管理系统的念头。
而与上海交大慧谷软件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交大慧软)的接触促成了这一“念头”转变为现实。在那次与外资公司的询问后不久,麒麟接触到上海交大慧软自行研发的快递行业信息管理系统,双方一拍即合。
“蜜月期”里的磨合
麒麟和交大慧软最初合作的日子既是双方的蜜月期,但同时也是一个“磨合期”。麒麟在与交大慧软合作前并不清楚什么是信息化的需求分析,在最初交大慧软需要麒麟提供系统需求时,麒麟提供的需求连一张纸都没有写满。
“我们当时并不清楚信息系统可以帮我们做些什么,也不知道可以提些什么要求,在实施后,我们才逐步提出了一些需求,这些后来增加的需求在实施的时候困难就比较大了。”常心虎坦言。交大慧软的技术人员表示,其实许多需求如果在最初就提出并不难设计,但现在系统都建好了再做,无异于将造好的房子进行地基的调整,其难度比造座新房子都大。
对于这次的系统建设,常心虎现在回头看,觉得麒麟做的最好决定是考虑到了自己的财力承受能力、现有管理基础等因素,在流程改造和软件改造中把握了一个比较好的“度”。
“系统中有些模块要求我们的流程进行改造,当这些改造是对公司未来的发展有利的,我们就欣然采纳。但如果哪些模块是不适合我们的,我们不但不会对自己的流程改造,对于这些模块我们也会舍弃。” 常心虎谈到,为了上系统,公司专门采购了一批电脑,招聘了一批会电脑操作的接单人员。
信息系统助麒麟避开“礁石“
现在对于麒麟快递来说,这套系统最大的好处在于把公司里的信息流理顺了。 “有了这个系统,以前经常出现的出入库错误就不会再发生了。”在快递行业,出入库错误是个难以绕开的“礁石”,尤其是在全国有众多网点分布的公司,网点越多,如果单凭人工操作,越容易出错。所谓的“出入库”是快递行业的术语。在快递公司看来,每个外地城市为一个库,在人工操作时,经常会出现一件要求送到北京的快递被误打包到送到广州的快递包裹中,结果当发现时往往会延误快递时间。在公司规模扩大,工作量大时,这样的错误就非常容易发生。麒麟在安装信息系统后,由于接单时就输入了送货城市,并写上编号,由电脑统一统配,非常简便地避免了这一问题。“现在,如果我们的调度只需要在电脑中对快递城市进行归类就可以完成以前的分派,如果有错误操作,电脑会立刻跳出报错框,根本不可能有出入库的错误发生。”一直坠在常心虎心头的一块石头落了地。
信息系统使麒麟避开的另一个“礁石”就是漏件的困扰。常心虎说:“漏件其实是许多快递公司都会遭遇的烦人的问题。”漏件尤其容易出现在零散客户中,当这些客户打电话到快递公司,接单小姐以往的做法一般是在记录的本子上进行登记,但有时候有些单子在记下后,没有及时通知调度,或者记录的时候不规范,都可能造成调度没有得到消息。客户在等了许久后迟迟不见有人上门收件,即使在后来进行补救但客户还是很容易对快递公司的服务质量产生抱怨,使公司失去客户。
在快递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本来发展新客户就不容易,自然是不希望漏件的发生。但在原先的工作条件下,虽然快递可以通过培训规范接单人员的操作,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一现象总是无法杜绝。
这一“顽疾”在信息系统前“不治而愈”。“在使用系统后,每一笔单子在电脑里都有记录。” 常心虎打开系统,在电脑中详细地显示了当天接到的30多个快递电话。每条信息都记录着来电的号码,快递的地址,以及一些详细的备注内容。而且,最为重要的是,在每条信息的左侧都有红色的符号特别标明是否已经分派到各个快递员手中,所有未分配的单子特别醒目。“调度花几秒就可以查到哪些任务还没有分配下去。”
服务质量的提高同时还包括给“老客户”们宾至如归的感觉。在系统中,只需要输入老客户信息中的任何一条,所有关于该客户的信息都可以一起调出。“现在,客户只要打电话来报出一条信息,我们的接单小姐就可以迅速报出其他信息与他核对,老客户会觉得我们的管理很规范,服务质量也提高了。这套系统还兼有CRM的a功能。”
有了系统后,可以储存2个月以来的所有快递记录,这方便了公司内部的管理查询。对于一些月结的老客户,这个记录也非常有用。老客户所有的快递都在系统中有详细的记录,只要输入客户名,客户就可以看到所有快递的清单,对于所支付的费用也就没有什么异议了。
现在,这套系统已经在麒麟成功运转了半年多,麒麟在信息系统初尝甜头后,计划过段时间把整个系统进行推广,在公司网络中的各个城市办事处都用起来,公司内部组成一个信息沟通的网络。“最理想的状态是不仅我们自己可以方便得查到公司各个城市的业务情况,还可以让客户查看所送出的快递目前的状态。”对于公司目前所运行的信息系统的未来发展,尝到了信息化甜头的常心虎充满了憧憬。
底子薄的企业怎么做信息化?
麒麟快递虽然在快递行业已属于中等规模的企业,但在上系统之前对企业信息化却知之甚少,这次与上海交大慧谷软件有限公司的合作可以说是麒麟快递的信息化“初体验”,麒麟的经验对于许多底子薄的企业上信息化有不小借鉴价值。
麒麟快递的此次实施中最大的缺陷是最初对系统的规划太简单。正如麒麟在采访中所谈到的,最初的需求“只有一张纸”。当一个企业无法制定一个明确的企业管理信息化实施规划,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就极其容易造成“信息孤岛”。
不过,值得肯定的是麒麟快递对于系统的二期建设并没有盲目冒进。麒麟打算稳扎稳打,在第一期所存在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公司内部的各项管理流程规范后再根据公司需要推进。公司在进行管理信息化系统实施时,很重要一点就是要循序渐进,充分考虑管理流程变化和工作量大小,要根据企业承受能力分系统实施;对于有多个功能模块的综合性系统,可按功能模块分步实施,确保实施一个,成功一个。
去麒麟快递公司采访时,公司的装修非常简单,但却在公司的中心位置布置了10多台电脑。据麒麟介绍,为了使用这套新的系统,公司对接单人员的招聘要求进行了调整,会电脑操作成了一个必要条件。在这10多名会电脑操作的员工到位后,公司就及时进行了培训。对人员这一“软件”的重视也是麒麟此次实施得以成功的最主要原因之一。曾经有一家进行企业ERP建设的公司老总曾说过:“企业做ERP,硬件不行的换硬件,软件不行的换软件”。而其中的软件所指正是人员,该公司对于人员配合的要求可见一斑。在企业进行信息化时,人才的配合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必须做好培养、引进信息化管理复合型人才工作,提前做好人才储备。要把人才培养作为管理信息化的重要基础工作来抓,大力引进和培养既懂企业的经营管理、又懂信息化的复合型管理人才。对在管理信息化建设中起重要作用的关键人才,要加大分配方面的激励。同时,在另一方面要“全民皆兵”,要加强全员培训,提高全员信息化意识和运用信息化技术的能力。
信息化过程中的事故多发地带很多,但对于底子薄的企业而言,上头把好了规划,中层抓好了关键人才,基层再把“全民动员”工作做好,很多误区就可以绕开了。
- 每日推荐
- 热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