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联合会专区 | 资讯 | 企业 | 信息化 | 学术 | 人才 | 供求 | 会员 | 微博
首页 >> 物流信息化 >> 论文 >> 内容

以信息化推动货运物流现代化
字号:T|T 2006年05月31日08:39     石建跃 龚沙
  • 中国长航集团货运总公司(以下简称长航货运总公司)是我国内河最大的一家干散货专业化运输公司。该公司在“十一五”规划中提出:要实现“三个转变”的目标,即由内河运输向江海开放型运输转变;由单一的水上运输向
中国长航集团货运总公司(以下简称长航货运总公司)是我国内河最大的一家干散货专业化运输公司。该公司在“十一五”规划中提出:要实现“三个转变”的目标,即由内河运输向江海开放型运输转变;由单一的水上运输向综合物流运输转变;由传统的国有独资企业向产权多元化现代企业转变,大力推进物流信息化建设,奋力构建以货运为主的现代化大型物流企业。 近几年,长航货运总公司在由传统货运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变中,加强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先后投入了近1000万元资金,建设现代化物流信息平台。目前,该公司在因特网上建立了长航货运信息网站及VPN远程访问系统;完善公司内部局域网,以货运业务流程为主线、以船舶调度为主体、以物流跟踪和监控为载体,整合企业内部的《长航货运信息管理系统》,开发了围绕经营核心的客户揽货、运输调度、财务等管理环节的软件系统,建立了《船舶“三G”系统》(三G即:GPS卫星定位、GSM/GPRS无线通信、GIS电子海图)、《公司财务管理等系统》、《船舶机务修费管理系统》、《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实现了综合管理电子信息化;搭建了适合长航货运发展的OA信息化管理平台,通过互联网建立并强化同其下属的各子公司,以及货主、港口等合作伙伴之间的信息共享,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供应链,初步构建起长航货运现代物流信息网,提高了信息流转效率,降低了物流运作成本。 一、以满足货主需求为中心,搭建货运公共信息服务平台 信息化建设是发展现代物流的基础性建设。2003年,长航集团完成对干散货产业进行结构调整以后,长航货运总公司以信息化促进市场营销创新,对运输组织、揽货配送、港口接运装卸中转等环节进行整合,依托现代通讯、网络、计算机软件等有效处理各种货运信息。该公司率先在货主揽货和港口接运方面实现信息化管理,完成了三个信息快速传递,即为货主实时提供所托运货物的具体港口装、卸作业及运输等信息;为港口实时提供公司装、卸船舶计划及预计到达船舶的时间、货种、中转点等信息;为航运管理部门实时提供船舶签证、船舶适航、进出港动态等信息。 长航货运总公司的大多数货主对运输企业都有信息化要求,尤其是生产规模较大的企业,如沿江大钢厂、大电厂、石化和建材企业等大客户,要求能及时提供运输船舶的信息服务和网上交易。该公司从服务的600多家货主中挑选出20多家货主,确立为大客户,建立信息终端客户开发和重点服务。同时调整完善了与运输相配套的经营布点设网,在重庆、武汉、芜湖、南通、宁波北仑等长江沿线和沿海主要港口建立了揽货机构和现场服务。通过微机联网,对每天船舶进港装卸货物货种、以及货物流向、船舶停泊及离港动态等信息及时跟踪,迅速传递,并建立了可以通过微机联网,方便查询,一目了然。公司还集中收集了主要货源集散地和大货主辐射各个港口的信息,根据大客户在不同阶段的需求,及时调整船舶配置接运,有效保证了货主的运输需求。 二、借用“3G”通道,建立船舶信息管理系统 作为一个物流企业,客户关心的是公司现有能提供的船舶运能、运费及客户自己货物现在的状态等方面信息。长航货运总公司拥有250万吨运能规模,各类运输船1500多艘,分布在长江、沿海远洋运输航线。在船舶建立GPS的卫星定位信息跟踪系统非常重要,也是搭建船舶信息平台的终端。公司先后投入大量资金,积极推广船舶“三G”应用,在海船和江船进行“三G”船载终端安装。海船已全部安装“三G”系统,在船长和轮机长室都安装了计算机,并依靠CDMA建立了无线数据通信,实现了船舶与公司之间的信息联系。通过对海船的实时定位及监控,实现了海船调度管理自动化。同时还在长江船舶的长江拖轮、长江自航船上进行“三G”系统的安装调试,建立船舶计算机网络,实现船舶与岸基地的无线数据通信。建立各级调度、安全等部门与船舶远程无线数据通道,开发《货运信息管理与“三G”船舶监控应用系统》,船舶向公司调度监控中心发送船舶运行位置等信息,为调度指挥运输获取船舶定位信息、船舶编队作业、发布调度指令,获取船舶油耗等工况数据,信息交流提供保障。如航次燃用油数据等信息,通过WEB网页输入后提交给岸上机房服务器,再由《货运信息管理系统》识别后,对信息进行处理。 此外,长航货运总公司还通过开展船舶视频监控工作,逐步实现动力船舶现场视频监控,为安全提供有效技术手段。2005年,长航货运总公司实现货运总量7600万吨、货运周转量750亿吨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