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联合会专区 | 资讯 | 企业 | 信息化 | 学术 | 人才 | 供求 | 会员 | 微博
首页 >> 物流信息化 >> 案例 >> 信息平台 >> 内容

宇通客车:SAP先ERP罗兰贝格后BPR
字号:T|T 2006年04月10日10:35     21世纪经济报道
  • 作为中国客车行业老大,位于郑州市南郊的宇通可谓备受关注。 在扩张的同时,宇通从去年7月份开始加强内部控制,而ERP则是其中耗资最大的一项,今年年初,投资2000万的SAP系统正式上线,宇通期待ERP能带来全面的管理
作为中国客车行业老大,位于郑州市南郊的宇通可谓备受关注。 在扩张的同时,宇通从去年7月份开始加强内部控制,而ERP则是其中耗资最大的一项,今年年初,投资2000万的SAP系统正式上线,宇通期待ERP能带来全面的管理提升。 但上线成功还只是第一步,五月下旬,宇通开始与罗兰贝格合作战略项目,在战略咨询的基础上,宇通ERP项目将进一步实施全面的业务流程重组(BPR)。 ERP高速上线 让人感到吃惊的是,在项目开始前,宇通甚至没有对国内汽车企业就ERP进入过深入考察。宇通董事长汤玉祥在听取了信息化部门的报告后,很快确定上马ERP,而项目选型和敲定实施方在短短一个多月内就全部完成。 到2003年初,宇通宣布一次性实施了十个模块,业务范围涉及销售系统、技术系统、生产系统、财务系统,而原有独立的系统如财务系统、MRPII系统都被新系统一次性替代掉,公司关键业务流程全部运行在一个统一的工作平台中。 宇通客车ERP项目实施时间之短、实施内容之多不仅在国内是罕见的,甚至在亚太地区都是极少数的。这个案例已经成为SAP公司和原普华永道的样板客户。 但宇通ERP困难程度并不小,客车行业是典型的离散性制造业,品种多而批量小,宇通的车型有上百个,多的几千辆,少的几十辆,甚至几辆的也不少,每辆车涉及的零部件近万个。 一个明显的对比是轿车行业,一家企业一年推出几个新车型已经相当少见,每个车型生产的规模却达到几十万辆,在生产控制上较之客车汽车简单得多。 在董事长汤玉祥确定上ERP后,宇通信息化部门得到了极大权力,从谈判到签字,都是由信息化部门的负责人全权处理。汤玉祥甚至在会上表示,“实施期间,不管信息化部门是对错,都要执行”。现在看来,这个态度是当时项目管理最重要的“尚方宝剑”。 按照汤玉祥最初的想法,信息化风险较大,前期可以先做框架,再慢慢上各种模块。普华永道刚开始也建议上五大模块,信息化部门在调查后,认为可以上八个模块,从设计直到销售模块,后来在实施过程中又加了两个模块,仓库管理和项目管理。仓库管理模块是在项目实施蓝图设计阶段后期加上去的,为此,普华永道和宇通客车反复协商,在项目范围扩大的前提下,没有增加费用,最后,一次性上了十个模块。 “系统开始上线时信息中心每天要处理上百个各类问题的电话,”宇通信息中心主任黎启林现在想起来还有些后怕,“但我们非常严格执行所有报表,到目前为止这样的问题已经很少。” 上线应该说已经成功了,比如宇通目前的财务报表速度已经大大加快,以前十几个人加班加点往往还要推后,现在只需要一个人花三天就可以拿出报表,而整个信息系统的快速建立,的确也起到了规范流程的作用,但问题也随之而来了。 小心BPR 在2003年6月的一份内部刊物上,可以看到宇通各个部门提出问题:销售部门抱怨复杂的业务情况与系统结合有难度;供应部门抱怨说由于公司对采购在时间上要求相当紧,没有给价格谈判留出时间,新物料的价格确定严重制约了采购;财务方面抱怨数据质量不高,对财务造成很大影响。 “数据积累了不少,现在主要是对流程、组织可能有调整”,宇通方面表示这些问题的确困扰宇通。但目前,至少是在罗兰贝格做完战略咨询前,BPR的动作将都只是局部的微调。 为什么没有像大多数企业或目前流行的作法那样,首先实行BPR再上ERP呢?宇通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由于宇通原来曾经使用QAD的小型ERP系统,并且已经正常使了五六年。虽然集成度没有SAP的高,包含的方面不多,但原理是相通的,这种在管理上一定程度的规范让宇通在实施SAP的系统时相当自信,流程基本没有改动。 虽然这种先ERP后BPR情况比较少见,但宇通方面认为:先上ERP,在后面根据业务变化的需要,再做BPR进行调整,也许更符合企业的实际。 “刚开始先做BPR是没有系统依托的,但现在有系统之后,发现的问题是很实在的,现在很多企业或咨询机构在宣传,ERP要成功,一定要先做BPR,这个要分情况,比如我们兼并的一家企业,库存是分散管理的,这要做ERP肯定要先进行BPR,但我们早已经解决这些问题了,这跟公司管理水平是相关的,BPR应该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因此,BPR和ERP谁先谁后,是一个鸡和蛋、蛋和鸡的问题,相互依托,持续改进,先上来就要做一个完美的优化是不可能的。” 黎启林还表示:“一定要小心BPR,管理是很艺术化的,一上来就BPR可能造成严重后果,比如大大打击员工的士气。”有些咨询公司片面强调BPR,作为企业,应该有清醒的认识。 在框架搭起来后,再根据发现的问题做调整更有针对性,影响会小很多。 比如财务需要延伸,宇通的财务现在主要还是一个报表,但长远目标是让财务更多起到监控和分析的作用,为战略提供支持;又如宇通产品开发部门虽然已经初步纳入规范,但与其它部门的协同还有待推进。 “真正的效果还要明年才能显示出来,比如库存的降低,这些管理上的效益也可能要在BPR后才能真正显示出来,”黎启林表示,“宇通还在等,现在我们已经意识到哪些地方要改进,但如果在公司大的战略确定后再进行信息系统的调整将事半功倍。” 等待战略 等待罗兰贝格的咨询结果其实已经不需要多少时间,按目前进度,九月份结果就可以出来。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在使用ERP的过程中,宇通信息化部门发现的问题有不少和罗兰贝格的研究不谋而合,当然,对宇通来说,罗兰贝格的经验还可以为宇通的BPR提供更宏观的指导。 原来使用小型ERP系统的经验也促使宇通要站在战略高度审视自己的BPR。 长期以来,生产部门是宇通最核心的部门,公司领导关心的也是这个,小型ERP系统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但在近一两年,宇通开始了一系列的行业整合行动,原来的系统已经无法支撑公司快速的发展,财务、物流、生产系统也无法整合,比如原来的系统无法与财务软件直接对接,业务跟财务是脱节的。 而目前的ERP系统与财务结合十分紧密,通过财务可以控制到很细微的地方,虽然很多人认为这导致不灵活,但对宇通这样的正在迈向集团化,急需整合旗下兼并企业的用户来说,不灵活有时反而是件好事,也只有通过财务的严格控制后的信息,才有助于企业战略的制定和实施。 “我们现在关心的是如何把这个系统推广到整个集团,比如这一年来兼并的重庆客车、兰州客车、郑州机械厂,在把信息系统推进到这些分公司的过程中,也将有助于这些分公司的管理规范。”黎启林表示,战略咨询的结果出来,宇通的BPR才会真正成功,否则,可能只是盯着生产系统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