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联合会专区 | 资讯 | 企业 | 信息化 | 学术 | 人才 | 供求 | 会员 | 微博
 >> 内容

信息化为中国邮政插上腾飞双翼
字号:T|T 2005年10月13日08:39     经济日报
  • 2003年,国家邮政局党组作出重大战略决策:进行邮政储蓄应用软件统一版本工程建设。一项中国邮政历史上建设规模最大、涉及范围最广、参与人员最多、技术要求最高、协调难度最大的信息化工程建设拉开了帷幕。从 2
2003年,国家邮政局党组作出重大战略决策:进行邮政储蓄应用软件统一版本工程建设。一项中国邮政历史上建设规模最大、涉及范围最广、参与人员最多、技术要求最高、协调难度最大的信息化工程建设拉开了帷幕。从 2003年6月到2004年12月,全国31个省、区、市局分四批成功切换上线,这项工程成为中国邮政建设史上的里程碑。 曾几何时,邮递员成为了邮政的代表,骑着自行车在大街小巷穿梭的身影,让人熟悉亲切,但同时也传递着一个信息,邮政从事的是简单劳动。人们很难把邮政与现代信息技术联系在一起。今天,人们越来越感到了邮政的巨变,汇款由十几天时间,缩短为几分钟;拨通11185客服电话,就可以预订机票、车票、演出票;寄一个快件可以在次晨抵达各大城市……这一切靠的是宏大的信息化建设。银行卡联网联合改造工程、电子汇兑系统建设、邮政储蓄统一版本工程、两网互通工程……一系列信息化建设成就,推动着传统邮政的转型和腾飞。抚今追昔,时光倒流,让我们追溯中国邮政信息化建设的源头,一起回顾中国邮政信息化建设艰难而又伟大的历程。 信息化:现代邮政的必然选择 1993年,国务院国家经济信息化联席会议启动“三金"工程,在其带动下,当时的邮电部启动了绿卡工程,用计算机技术支持传统的邮政储蓄业务,从此,中国邮政信息化建设开始起步。 20世纪90年代初,一场信息革命席卷全球,渗透到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促进了社会的急剧变革和加速发展。一个数字化生存的时代来临了。各国为了推动经济发展,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国家信息化整体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指标。我国政府顺应信息化发展趋势,确定了加快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实现社会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战略。党的十六大报告对信息化作了科学的概括:“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信息化的过程是推动社会、经济变革的过程,对企业而言是推动企业变革的过程,必然伴随着企业重组、流程再造,也就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过程。 1999年1月中国邮政独立运行后,全行业面临着三年扭亏的巨大压力。市场竞争能力严重不足,企业经营管理薄弱,人员观念陈旧,百业待举,一个传统邮政靠什么转型为现代化邮政?国家邮政局党组提出“科技兴邮”战略,坚持走信息化发展道路,坚定不移地提出搞绿卡网扩容改造工程,并以此为突破口,发挥信息化对邮政经济发展的倍增作用,实现企业跨越式发展。在2000年全国电子邮政工作座谈会文件中的一句话指出了信息化的方向:“推进邮政信息化一是利用现代电子技术改造升华传统邮政产业;二是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新的业务,建立新的经济增长点。” 建设之初,信息化建设的底子薄,人员的整体素质较低,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信息化建设不均衡,这些中国信息化建设初期的不足,邮政都有。与此同时,邮政还有自身的难点:业务种类繁多、建设资金匮乏、建设周期短。中国邮政开办的业务涉及金融、速递、物流、报刊发行、函件等诸多方面。由于几万个邮政网点遍及全国,开办的业务往往是全网统一实施,例如北京开办的业务拉萨一样要开办。邮政信息化建设既要涉及所有的网点,又要满足各个专业的要求,难度可想而知。难!但中国邮政人知难不畏难,他们要迎难而上。 统一版本:从79%到97% 在花花绿绿的银行卡中,绿卡从“出生"就只是储蓄卡。2001年中国人民银行启动银行卡联网联合改造工程,实现各银行间POS机、ATM互联互通。绿卡要不要参与改造? 绿卡要改造成为长城卡、牡丹卡那样的信用卡,与它们共享一个银联卡的名字,难度可想而知。国家邮政局党组认识到,虽然难度大,但是机不可失,时不再来,错过了加入银行卡“俱乐部"的机会,就意味着自动退出历史舞台。以往绿卡独往独来,与其他银行卡不相往来。银联卡改造为绿卡冲破绿色围墙提供了机遇,搭上这班车,就跟上了银行卡开放的潮流。绿卡成为银联卡的一员意味着什么?一位国外学者说过:“连通使你获得更大的独立性,而更大的独立性将促使你获得更广泛的连通。"国家邮政局果断决策:参与改造! 经过一年多的奋战,绿卡已可以在各大银行的POS机和ATM上使用,并且实现了异地跨行交易,正因为参与了银联卡改造,利用银联卡的功能,绿卡进入了东南亚和我国港澳地区,与商业银行卡并驾齐驱。2004年年底,绿卡累计发卡量达7000万张,通过绿卡完成的异地年交易额突破7000亿元。 老问题解决了,新问题又来了。由于邮政储蓄应用软件版本众多,使用多达几十个版本,在跨行跨地区交易时,成功率只有79%,而差错率高达万分之四十八点六,而当时其他金融机构的平均差错率是万分之五点九。在银监会每月的通报中,邮政储蓄在15家全国性商业银行中名列倒数第一。异地交易成功率偏低,差错率居高不下,标志着网络整体水平的两个硬指标令人汗颜。 邮政储蓄业务发展面临着严峻考验,国家邮政局党组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怎么办?2003年,国家邮政局党组认真分析了金融行业信息化发展趋势,对邮政储蓄业务从长计议,作出重大战略决策:进行邮政储蓄应用软件统一版本工程建设。一项中国邮政历史上建设规模最大、涉及范围最广、参与人员最多、技术要求最高、协调难度最大的信息化工程建设拉开了帷幕。从2003年6月到2004年12月,全国31个省(区、市)局分四批成功切换上线,成为中国邮政建设史上的里程碑。 工程上线以来倍增效应显现,业务发展迅速,2004年业务市场占有率提高了一个百分点。截至今年7月末,全国邮储余额已达12367亿元,规模仅次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市场占有率达9.25%,新增余额1580亿元,同比增加416亿元;绿卡跨省(区、市)异地交易6808万笔,同比增长69%,异地交易额达5161亿元,同比增长66%,在“银联"中跨行交易成功率邮储排名由长期靠后跃升到所有全国性机构的前三名。今年上半年,邮储跨行交易成功率为96.57%,接近97%,比2004年的平均值提高了2.55个百分点;差错率由原来的万分之四十八点六下降到万分之零点五四。 由于决策科学,组织创新,中国邮政仅仅用了约一年半时间就高效率、低成本地完成了覆盖全国3.2万个联网网点的工程,而其他银行建设类似的工程往往需要6—8年时间,中国邮政创下了国内业界的奇迹。统一版本工程也成为实施“科技兴邮"战略,以信息化改造传统产业、提升邮政储蓄品质的标志性工程。 三大战役:抢占制高点 在中国邮政信息化建设中,号称“三大战役”的工程为人们津津乐道。它们是“电子汇兑系统建设和改造”、“邮政储蓄统一版本工程”、“电子汇兑邮政储蓄两网互联互通工程”。“三大战役”体现了国家邮政局党组“集中优势资源在重点业务、重点地区率先突破”的战略决策。“三大战役”之所以选择金融业务进行决战,从内部看,是因为它在邮政业务收入中的比例越来越高,仅仅是邮政储蓄,就贡献了80%的邮政业务增长率,关系邮政全局;从外部看,金融领域是竞争最激烈,并且是信息化水平最高的行业,邮政不搞信息化,或者水平不高,就意味着出局,信息化建设关系邮政存亡。 如果在金融业务领域实现突破,就会赢得全局主动。 突破的结果彰显了决策的英明。实施电子汇兑系统工程建设和改造后,改变了传统的汇票传递方式,缩短了汇兑业务时限,特别是开通了24小时、2小时以及实时现金到现金的业务,极大地增强了汇兑业务的市场竞争力。目前,该系统已经覆盖全国2468个县,联网网点达到26469个,年均交易金额近5000亿元。今年1~7月,日均交易笔数88万笔,日均交易额达10.2亿元,70%的交易发生在农村;国际电子汇兑累计交易笔数为59.46万笔,同比增长88.3%,汇兑金额达8.03亿美元,同比增长96.25%。同时,清算周期从手工处理时的45天缩短至1天左右。实施的统版工程则实现了被邮政人称为业务发展速度和服务质量的历史跨越。2004年电子汇兑与邮政储蓄网的互联互通,实现了从现金到账户、现金到现金、账户到账户的“全天候”交易。由于互联互通后不再向央行借款支付客户取款现金,仅此一项,邮储一年可以减少开支7000多万元。“三大战役”使农民成为受益者。在农村,邮政储蓄成了农民心中的第一“银行”,“一卡(绿卡)在手走天下”成为现实。信息系统提供了新业务、新服务平台,实现了不同银行间的转账功能,新增了定期储蓄的一本通、一卡通等新业务,增加了理财功能,吸引了大批农民客户,发卡数量和卡均余额增加明显,“绿卡村”、“绿卡镇”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广大农村,目前,湖南常德市建成的绿卡村就有60多个,四川省长宁县梅硐镇的绿卡使用率达到87%。 启示:要有自己的队伍 中国邮政信息化建设是战场,从这里摸爬滚打出一批信息技术人才,中国邮政信息化建设是课堂,从这里培养了“自己的队伍",这支队伍正把学习型能力转化为企业的竞争力。 在陕西局采访时记者听到这样一件事,讲的是邮政不得不建设“自己的队伍"的故事。1999年邮政储蓄系统软件出现过一次故障,因为当时集成商、厂商之间扯皮,邮政自己的技术人员又解决不了,使得系统瘫痪38小时,用户取不出钱来。情急之下,局方找到了厂商,厂商狮子大开口,一口价要去了几十万元。局方那时候没有讨价还价的资格,只得掏钱。 教训深刻,但逼人深思!邮政信息化建设需要一支技术力量精湛,业务能力扎实的队伍支撑。打造一支具备自主创新能力的队伍,与科研单位和大公司相结合的方式,是邮政信息化长期发展的需要。 昂贵的代价使邮政人奋发图强:培养“自己的队伍"!2001年,他们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共同成立了软件研究所,借助社会力量培养人才,组织研发。2001年电子汇兑系统建设,他们参与了网点改造方案的设计;统版工程中,他们参与了一项重要工作————综合服务平台方案的设计、软件开发、集成建设;在两网互通工程中,他们自己就是集成商,就是组织者,一家跨国公司做起了助手。陕西统版曾经创造四项全国第一,一个工程上了一个台阶,队伍在建设中锻炼成长。 邮政“自己的队伍"还在利用信息技术不断解决经营管理上的问题。在辽宁局采访时了解到,不少局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应用系统,葫芦岛局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