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联合会专区 | 资讯 | 企业 | 信息化 | 学术 | 人才 | 供求 | 会员 | 微博
 >> 内容

7月回顾——信息化
字号:T|T 2005年08月01日03:11     
  • 海关利用“电子眼”加强对保税物流园货物的实际监管 张家港保税物流园区自今年3月份封关运作之初,筹巨资建立了园区闭路电视监控系统,该系统运用数字化信息处理技术,实现对音/视频信号的全面控制,具有监视?
海关利用“电子眼”加强对保税物流园货物的实际监管 张家港保税物流园区自今年3月份封关运作之初,筹巨资建立了园区闭路电视监控系统,该系统运用数字化信息处理技术,实现对音/视频信号的全面控制,具有监视、录象、报警联动、检索回放、网络浏览等完整的监控功能。 保税区海关将该系统的运用与实际监管紧密联系,实行海关监控中心24小时专人值班制度,利用系统对区内仓库、卡口及码头货物的进出、装卸及库存情况进行全天候不间断的监控,使得区内所有货物进出纳入海关监管视野范围内,园区封关运作四个月以来,海关共监管进出物流园区货运量达96万吨,货值6.3亿美元。同时,针对进出保税物流园区货物量多、装卸时间长、其存放仓库、发货码头已安装监控设施的情况,海关在核对其仓库总量无误后,利用电视监控系统对整个装货过程实施远程查验,一方面有效解决了现场查验人力不足的困难, 联邦快递称广州转运中心业务与上海不冲突 联邦快递亚太转运中心落户广州后,联邦快递中国区总裁陈嘉良总算松了一口气。他在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个转运中心不同于其竞争对手在上海、香港设立的转运中心,其业务将覆盖整个亚太区,而竞争对手在上海、香港设立的转运中心大多覆盖华东地区或整个中国。 此前,联邦快递曾在上海成立了其中国业务分区总部,今后,上海的地位会不会随亚太转运中心落子广州而有所改变?陈嘉良说,广州转运中心服务的是整个亚洲地区,上海总部则是华东区的业务中心,二者分工不同,并不冲突。据他介绍,联邦快递目前仍在与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商谈,今后将追加其在上海的投资,使当地航空运量增加。而经过23轮谈判,关于“三费”(起降费、燃油费及航路费)的问题,目前联邦快递也已与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达成阶段性协议。 “到2008年10月,我们不仅要将菲律宾苏比克湾的转运中心原样搬到广州,还会扩大网络,将这里的航班数从目前的65个增加到114个。”陈嘉良说,届时苏比克湾的转运中心将变成一个地区性的转运中心。 全球RFID中国峰会暨RFID产业联盟年会11月召开 《全球RFID中国峰会(2005秋季)暨中国RFID产业联盟年会》,将于11月4日-5日在北京嘉里中心饭店举办。该峰会是由中国信息产业商会下属的电子标签应用分会,同全国集装箱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联合主办的。这也是中国RFID产业联盟年会自4月26日发起成立以来,举办的首次国际性年会。届时联盟内的全球会员将共聚北京,共同分享并总结2005年RFID的最新技术发展及应用成果。 据悉,本届峰会将聚焦中国RFID标准制定进程、分享全球RFID的成功应用案例、促进中外同行间的交流。区别于今年的春季峰会,秋季峰会探讨的主题实用性更强、议题更为集中、发言的内容更有针对性。比如,从行业细分的角度,组织专题研讨“RFID在集装箱领域的应用”。 中国RFID产业联盟(以下简称“R联”)官方名称为“中国信息产业商会射频识别与电子标签应用分会”,英文名称“RFID China Forum"(简称"R1”),成立于《全球RFID中国峰会(2005春季”)》,发起单位为实华开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及其它300余家机构,业务主管部门为信息产业部中国信息产业商会,同时接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的监督管理。中国RFID产业联盟首届年会于2005年11月5日召开,届时"联盟"内的所有会员将汇聚一堂,共同探讨"联盟"的发展与未来。 作为中国RFID产业联盟的官方网站,“RFID中国论坛”官方网站www.rfidchina.org将全程追踪报道这次盛会。 据该活动组委会透露,目前已经确认出席《全球RFID中国峰会(2005秋季)暨中国RFID产业联盟年会》的发言嘉宾,包括实华开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曾强、中远集团总裁魏加福、香港国际机场技术与采购事务主管黄耀辉、美国Savi Technology公司副总裁 R. Fraser Jennings、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和中国集装箱标准委员会的高层代表。并拟邀请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产业部、商务部的有关部门负责人,做主题演讲。 2005年是RFID技术在喧嚣与矛盾中成长的一年,业内外人士对RFID的发展与未来的探讨褒贬不一。虽然众多行业已经开始关注RFID技术——如防伪、质检、物流、仓储管理、铁路、海关、集装箱等——但由于RFID技术的成本过高,致使RFID 技术的大规模应用还在“雷声大,雨点小”的呼声之中。然而我们必须看到的是RFID技术的确已经在开始在中国得以发挥其功用:香港机场行李处理完美体验RFID、上海出租车计划今年年底全部安装电子标签、中国铁路体系全面采用RIFD 调度系统……越来越多的行业开始关注RFID技术,并期待技术的产业化发展能够降低RFID的成本。 作为全世界最繁忙的机场之一,香港国际机场在2004年整个的机场有3800万人次的旅客和1700万件的离港行李。有76对传送带,始发行李和过站行李的比例是2:1。该该机场在使用了被动超高频RFID技术,实行实时旅客行李跟踪系统后,行李识读率提高了8%。在对旅客财产提高其安全保障的同时,极大满足了旅客的需求,为其它国家和地区的机场作出先例。峰会组委会将邀请香港国际机场的RFID技术专家,与参会人士共同分享该成功应用案例。 正在转型为国际物流营运商的中远集团,现为中国内地最大的航运企业,全球同行业排名第2位,资产规模达170亿美元,拥有63艘船。由于看好航运前景,该集团已订购8艘可容纳1万个货柜的货船。中国远洋集装箱公司,是中远集团下的负责集装箱业务的分公司。该公司目前是中国最大的集装箱运输服务的提供商,集装箱运输业务将成为RFID用户在中国的先行者。中远集团总裁魏加福也将亲自赴会演讲,剖析中远集团是面对RFID技术的?从哪里开始使用,什么时候开始使用RFID技术?RFID会花掉中远集团多少钱,有能够带给企业多大的商业价值? 另据了解,沃尔玛公司出售的物品有70%在中国生产,中国的集装箱生产占全球的90%。作为全球供应链的源头,中国在全球的供应链管理的优化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通过网络关键词检索,我们不难发现:国内至少有两家权威的行业媒体(即《中国贸易报》和《中国电子报》),已经将2005年定义为“中国RFID应用元年”。事实上,RFID在中国的应用步伐,已经悄然加快了。(曾力) 新疆勾勒交通信息化总体框架 近日,由新疆交通厅委托交通部规划研究院具体承担编制的《新疆交通信息化发展规划》通过了专家组的鉴定验收。未来,新疆交通信息化将以软硬件基础平台和信息资源管理中心为基础,以安全保障体系和发展环境体系为依托,构架“一个平台、一个中心、两个体系、四个领域”的交通信息化总体框架。即建设一个新疆交通信息化软硬件基础平台,一个新疆交通信息资源管理中心,贯彻全范围的安全保障体系和发展环境保障体系,开发和建设以电子政务、智能交通、物流服务和公众服务为主的四大领域,为政府、企业、公众提供全方位、不同层次的服务。 经过多年的努力,新疆交通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实现了信息从无到有的跨越,为整个新疆交通信息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但交通信息化发展还不够完善,同交通运输发展的需求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十一五”期间,新疆交通信息化需求旺盛,通过信息化建设,新疆将初步构建交通信息化框架,在西部地区新疆交通信息化发展水平将达到一个较高的高度,为未来信息化发展奠定基础。 新疆交通信息化总体框架是新疆交通信息化发展的长远目标,它不受未来信息化技术及管理方式变化的影响。为搭建新疆交通信息化总体框架基础,在2005年至2010年,新疆将重点建设实施1162工程:即全面实施新疆交通信息化基础设施平台建设;启动交通信息资源管理中心建设;全面建设以办公自动化系统、公路信息管理系统、道路运输管理系统、规费征收稽查系统、客运联网售票系统、GPS车辆监控服务系统等为主要建设内容的六个应用系统;并同时开展安全体系与信息化发展环境建设。 规划完全实施后最终将达到如下目标:新疆交通信息化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基本形成;电子政务得到全面推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及道路运输信息化应用水平得到有效提升;充分调动社会各方力量,积极引导和推动电子商务在交通行业中的应用,首府乌鲁木齐基本形成覆盖整个区域的综合客运信息服务和物流公共信息服务等交通电子商务平台,运输与物流企业依托互联网开始开展电子商务活动;以信息化推动新疆交通行业提高交通安全与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形成全面促进交通信息化发展的良好环境。 我国物流基础信息化需求应受关注 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物流对于信息的依赖可能是其他行业难以比拟的,而信息技术毫无疑问是实现信息互联互通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在物流信息化的进程中,值得一提的是,所有的信息技术只有在有需求的时候才有可能起到推进产业发展的作用。这是一个很浅显的道理,但却很容易被人们忽视。 从实际出发,中国物流产业对于信息技术的需求应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基础信息化,最大的作用就是使企业顺利实现信息的采集、传输、加工和共享,最后在决策过程中有效地利用各种信息;第二类是在基础信息化实现以后,一些条件比较好的企业将会开始寻求改进,利用积累下来的数据,进行流程和日常操作的优化;第三类,也是最高层次的需求,就是供应链管理,用来调节企业和企业之间的协作关系。 我国物流信息化目前的需求仍是以底层的基础信息化为主,在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收集的成功案例中,属于这个层次的大约占80%。奥康鞋业是一个比较典型的案例,他们的成功之处是解决了全国成百上千个点的信息共享,非常快地把信息采集起来。这个物流系统的优化功能不是太多,但是它确实代表了绝大多数企业对信息化的基本要求。我国的物流信息化起步比较晚,在很多企业里,决策和日常运营流程,并没有形成一种制度。因此,多数企业信息化的最基本目标是建立一种机制,再通过信息系统把它固化下来,这样决策就能做到有根有据。此外,目前有一部分信息化基础比较好的企业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