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FID技术的应用对物流企业具深远影响 我国物流信息化建设从“大干快上”的“大跃进”式热潮中理性回归,依靠成熟的通用性信息技术,正有效地改善内部库存管理、配送管理和顾客服务。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研究室主任
RFID技术的应用对物流企业具深远影响
我国物流信息化建设从“大干快上”的“大跃进”式热潮中理性回归,依靠成熟的通用性信息技术,正有效地改善内部库存管理、配送管理和顾客服务。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研究室主任贺登才说,我国物流信息化建设循序渐进,出现了由企业到行业、到区域、到整个物流运行环境全面推进的发展势头。
供应链管理开始起步。贺登才说,从目前情况看,运输和仓储是最主要的物流业务,也是物流企业信息化中的首要功能,在已建立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物流企业中,运输管理、仓储管理、财务系统、订单管理的应用比例分别达到78.6%、71.4%、64.3%和57.1%。在此基础上,以供应链管理为代表的信息系统开始起步。如宝供集团以自主开发的全面订单管理系统(TOM)为系统平台,同时引进仓库管理系统(WMS-EXE)、运输调度管理系统(TM)和自动识别系统(RF),并充分利用现有的运作网络和信息网络,从供应链优化角度,为客户提供集商品的储存、分拣、配送、加工、包装、订单处理、库存管理、分销覆盖、交叉作业、信息处理等综合服务。中储总公司利用供应链管理、依靠IT技术和要素资源整合,较快地提高了劳动效率,使库存货物的平均周转次数由上年的10.6次提高到2004年的13.6次,极大地缓解了生产制造企业在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中对原材料、半成品和产成品的资金占用。宝供与用户——红牛饮料公司信息系统对接实施供应链管理项目,入选“2004年全国物流信息化优秀案例”。此外,钢铁、汽车等行业的供应链管理应用也出现了一些成功案例,不仅表明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已经从IT、家电和零售领域进入到重化工产业,更重要的是反映出我国的制造业尤其是重化工产业已开始走向需求驱动型的生产模式,产业链的形成比预想的要快。
“建立针对行业特点的信息平台,通过网络、信息的整合,促进了商业模式的创新。”贺登才说,2004年,医药物流信息平台以及货运信息平台的建设都在尝试之中。2004年9月,浙江杭州中药饮片物流信息平台通过了省经贸厅组织的专家鉴定。该平台推动了现代化的物流配送和定量小包装的中药饮片,减少了医院的中药库存,增加了中药饮片的新鲜度。再如,亮成物流科技等公司自主研制的物流信息平台,将互联网技术、无线通讯技术、卫星定位跟踪技术、地理信息技术等融为一体,应用以货运为主线,覆盖物流供应链管理各环节,满足供应商、制造商、货运业户、分销商和最终客户的综合信息需求。此外,在信息内容服务方面,在原来以货代信息网站为主的基础上,出现了许多新的参与者,例如贸易信息网站向物流业务延伸,并开始向连锁化方面探索,成为值得关注的一个趋势。
作为物流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的地方物流信息平台建设也提上日程。贺登才向记者列举了一系列成功案例:厦门市物流信息平台,把海关、国检、边检等口岸部门“串连”起来,实现了信息共享和联网电子化作业。深圳市产学研联合开发重点工程项目——“深圳现代物流信息公用平台”已经启动。以机场、港口、车站、物流园区为主的物流节点信息平台建设发展很快。如新白云机场“空港物流监管信息平台”的开发与建设,是实现区港联动的信息化成功案例;长江航运景气指标体系调查正式启动,为航运企业的经营决策和政府的行业规划起到重要的指导和参考作用;海关总署和铁道部顺利完成了满洲里、阿拉山口、二连浩特和绥芬河等4个我国北方主要铁路口岸的信息平台共建。吴江开发区物流中心采用了先进的仓库管理信息系统,并加入了海关监管功能,很好地解决了海关管理的严格性与客户要求的灵活性之间的矛盾,大大增强了物流中心的核心竞争力。
贺登才说,2004年,公共服务和政府监管方面开始成为电子政务的重点,对于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发挥了促进作用。2004年5月1日,天津海关取消进出天津港国际航行船舶纸制单证申报,改由EDI方式接受船舶申报数据,对进出港口的国际船舶实现了无纸化通关;江苏省建立的“绿色通道”通关信息系统,高新企业出口可享受提前报关、联网报关、快速转关、上门验放、加急通关和担保验放等六大便利。交通部联网收费、安全监控、公共信息服务等三大平台建设也取得了新的进展。在科技部“十五”期间确定的10个智能交通系统示范城市中,交通综合信息平台的研究开发在许多城市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为探索完善高速公路管理体制和新的运营模式提供了经验。2004年以来政府对医药、食品、保税物流等领域加强了监管,监管的范围、水平和方式都有新的变化。
无线识别技术(RFID)是近年来物流信息化中的技术热点,特别是国外强势企业的推进,使得该技术的应用前景备受关注。我国也已经有像铁道部车辆调度系统这样的成功应用案例,但贺登才指出,就全国而言,应用案例的缺乏仍然是影响此项技术推广的首要因素。其他影响因素还有成本偏高、标准不统一等。所以,从总体上看,仍然表现为供方热情,需方谨慎。但是RFID背后的无线通讯技术应用,正显示出勃勃的生机。由于移动商务的需求和运营管理对全流程可视、可控的要求,无线通讯技术日渐成为物流信息系统的基础技术。如海尔的物流,不仅在采集数据环节采用无线扫描技术,在数据的传输、共享等环节也建立在无线接入的库存管理网络基础之上,增强了信息处理能力,也提高了管理水平。物流业务的移动性对无线通讯的技术发展将会更加依赖。
德州仪器RFID技术应用遍地开花
德州仪器公司日前宣布,该公司的RFID Inlay技术获得了在管理图书馆、医疗中心和自助租借业务中的应用。3M宣布一项新的射频识别(RFID)解决方案,用于简化并提高CD和DVD的借出、归还和流通管理效率。新型的3M CD8 RFID标签,是由专门软件和标准3M D8 RFID标签配合,将CD、DVD与其盒子连接成一个“套装”。3M的新标签使用了来自于德州仪器的13.56MHz CD、DVD RFID Inlay。
克里奥和XINK联手推RFID柔印防伪油墨
近日,克里奥公司和XINK实验室有限公司联手推出防伪柔性版射频识别印刷用油墨。该油墨于近期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举行的第六届PISEC(世界产品和影像安全大会)上首次与公众见面。这些隐蔽标记柔性版油墨配方是为供应链中采用RFID智能标签的生产商和加工商而量身打造的。RFID智能包装是由沃尔玛公司推动的,后来得到美国食品药品局(FDA)推荐,用于药品的防伪。此套全新系列柔性版安全油墨和RFID标记只由XINK提供销售,仅限于接受过该公司认证的印刷和生产合作伙伴使用。
物流离信息化还有多远?
导读--有相关专家预测,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信息化的浪潮已经到来。作为西部物流重镇的成都距离信息化还有多远呢?
现代社会已经逐步演变成为了一个信息化的世界,信息流成为继资金流、物资流之后的物流新模式,信息化的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成功与否,也体现了物流业的现代化水平。有相关专家预测,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信息化的浪潮已经到来。那么,作为西部物流重镇的成都距离信息化还有多远呢?
人才缺乏阻碍信息化发展步伐
信息化最大的作用就是使企业顺利实现信息的采集、传输、加工和共享,最后在决策过程中有效地利用各种信息,从而提高经济效益。但是其中还存在很多难点,比如说信息采集,如果企业的信息系统和业务系统是两套,就不容易实现实时的信息采集,所以,必须要使业务系统和信息系统合一,或者说必须用信息系统来做业务。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解决好信息的采集问题。据成都一位第三方物流企业老总介绍,目前成都物流网络已经初步覆盖到整个西部甚至全国,但在业务操作中很多企业还停留在使用传统的电话、传真的方式进行物流信息的沟通。很多企业已经建立了公司的局域网,但没有建立起全国联网的电脑网络,对物流信息的管理也是以传统的手工操作方式为主。
在规模日益扩大,业务量、业务种类日益增多的今天,成都众多第三方物流企业也计划在公司实施物流信息系统的建设,但物流信息化人才的难觅却阻碍了这些企业信息化发展的步伐,致使整个物流信息化的规划难以做出,相关信息化的建设、实施也被迫延迟,因此,培养或招募适应公司发展的既懂具体业务又熟练操作信息系统的人才成了当务之急。
成都物流呼唤信息流
当今成都物流行业整体操作水平还比较低,大都做的是项目物流,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不多。这面临的问题就是物流企业仅能按不同模式提供定制化服务,而信息系统的关键因素是必须适应大规模化,满足一大片客户的需求。蚂蚁物流的韩总告诉笔者:“国内物流企业重视资金流和物流,但忽视信息流。现在越来越多的货主关心的并不是你有多少个仓库和多少辆车,而是在意能否及时了解整个物流服务过程,能否将所提供的信息与客户自身的信息系统实现对接。可以说,有无信息系统,是能否实现从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成功转型的关键。”
供应链管理促进信息化
市场经济发展初期,企业和企业之间是完全竞争的关系,只有到了成熟的产品链、价值链、服务链形成以后,企业和企业之间才有一种依存和战略合作的关系,它们在业务上才会产生协同的要求。一旦建立这种要求,企业之间就需要用一套信息系统把这一要求固定下来,执行业务上的协同操作。例如,在上下游的企业之间,库存信息对彼此是公开的,采购不再是由一次次的招标来完成,而是变成自动补货。这种情况是建立在企业经营链基础之上的一种新的业务模式。随着信息系统应用的不断深入,第三方物流企业可以通过Internet订单操作、货物追踪以及其他个性化的增值服务,并能根据客户的需要,建立和客户自身管理系统的电子数据交换系统,确保信息交换的及时性和准确性。这就要求必须实现物流信息的优化,而优化主要是在两个层面上:一个是流程的优化,会涉及到整个的流程再造,这就需要用数据来分析,所以一定要有第一阶段的基础;第二个方面的优化是日常操作的优化。
记者观察:不难看出,成都物流信息化目前的需求仍是以底层的基础信息化为主。现有的物流管理软件大多仅仅是反映信息,只有少数很成熟的软件对流程和操作的优化具
- 每日推荐
- 热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