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内陆首个电子口岸在重庆启动 30日上午,由重庆市政府与海关总署合作建设的内陆地区第一个电子口岸———重庆电子口岸正式启动运行。据悉,这将进一步提高内陆通关效率,降低企业运行成本,缩短内陆与沿海的差距
我国内陆首个电子口岸在重庆启动
30日上午,由重庆市政府与海关总署合作建设的内陆地区第一个电子口岸———重庆电子口岸正式启动运行。据悉,这将进一步提高内陆通关效率,降低企业运行成本,缩短内陆与沿海的差距,从而促进内陆外经贸事业发展。
据悉,电子口岸是连接外经贸委、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国税、外汇管理及运输等部门,集货外经贸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于一体的地方信息统一平台。
重庆海关有关负责人介绍,重庆在内陆地区率先建成电子口岸,将有效提高当地通关效率和降低企业运行成本。企业如果通过电子口岸报关进口和网上支付,通关速度一般比传统模式提高3-5倍,同时可以有效降低企业运行成本。
EPC成员数量大增 RFID增势不可避免
EPCglobal 主席Chris Adcock 强调说RFID背后的推动力量开始越来越强。他是最近在接受Manufacturing Business Technology 杂志访问时发表上述看法的。去年九月份他接替了代理主席Mike
Meranda(Meranda仍担任EPCglobal 美国主席)职位。他说从去年11月30日以来三个月内,全球供应链RFID 标准组织的成员数量增长了一倍。
成员大幅增加并非是因为很多软件商的加入。实际上,新增加的成员中用户组织和软件商的数量几乎相同。
Adcock说:“企业逐渐认识到他们需要了解RFID技术将给业务流程带来什么样的变化,因此他们加入EPCglobal,希望能应用该技术。”
关于这一点Adcock可以用最近的一些进展予以证明。首先,率先在供应链中应用RFID 技术的三大零售企业—— Wal-Mart、欧洲的Tesco和Metro都宣布接受刚刚获得批准的第二代UHF 标准。第二,先期使用者的RFID计划都在明显扩张,这表明试验项目带来了预期效果。例如,Tesco 计划到2005年6月在1400家商店和分销中心安装3000 多个RFID 读取器。和Wal-Mart一样,德国的Metro公司的RFID 计划也是从前100 位供应商开始的。该公司11 月份开始在8个仓库和269家商店中开始安装读取器,希望最终应用于每个供应商、仓库和商店。关于RFID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新通过的第二代标准仅涉及RFID 读取器和标签之间的联系,没有涉及其他部分。但其中最重要的一个部分——关于RFID 中间件的ALE(自动连接设备)标准— — 已经有了“ 建议标准”。Adcock说:“这项标准是关于怎样收集和过滤读取器中的数据然后再传递给企业其他部门的。”ALE 标准获得批准的日期还不确定—— Adcock希望目前已经明确——但是还有两个障碍:测试和EPCglobal 技术委员会批准。之后才能获得董事会的批准。
正如Adcock所说,这才是RFID的引爆点。“界面协议使标签和读取器之间传递信息成为可能,但是如果数据不能传递到其他部门那就没有太大意义。获得批准是极为重要的一步。
上海货运信息平台将完成
记者从市陆管处获悉,本市年内将完成货运信息平台的建设工作,同步实现道路货运信息功能,包括省际配载的车、货信息;货运场站停车场进出流量、流向;货运出租搬场运输的运量实载率;国际集装箱进出港箱量及流向;危险货运及剧毒品的流量、流向等;并实现网上交易、结算、统计、查询等服务。
2007年上半年,上海陆上货运交易中心将升格为上海陆上货运交易所。
RFID:全球首家物流模拟中心投入运行
Unipart公司是欧洲先进的物流配置公司,近期采用RFID技术的物流模拟中心投入运行。这是全球首家,目的是改善流通环节业务处理。该中心位于英国牛津的Unipart公司的配送基地,占地百万平方英尺。 RFID在流通环节应用的优点很多,其中之一就是可以减少运输里程。原理是在货品上面加贴标签,标签上面有计算机可以读取的代码。车载货品的标签会告诉车载计算机货品应该去什么地方、应该何时到达。这样就使货品输送更加有效,从而可以节省金钱和燃油。
为展示 RFID技术的优点,Unipart公司与Intermec、SAP以及Core Control等公司合作,在Unipart公司的物流配送基地牛津建立一个大规模三维示范中心。 历时5年落成的该设施命名为Global Enterprise Model (GEM),目的是展示RFID技术如何有效完成流通环节的点对点输送。GEM完全模拟真实环境,内设有原材料库、搬运系统、货盘、货架、货品等,与超市环境相似。使大家对采用RFID技术以后的流通环节如何节省开支有全面真实的了解。
Unipart公司的合作伙伴对RFID非常熟悉,已经为多家客户提供服务。Unipart公司是英国的一家大型私营公司,这次公司的投资目标不仅是在技术层次,而且准备在流通领域对RFID技术进行开发、培训、系统整合服务。GEM是公司的的一个样板,可以使客户对RFID技术能够带来的获利有清楚的理解。 把GEM安排在公司的牛津物流基地可以让客人看到,这种RFID技术如何与公司的自主知识产权 Unipart Way 结合在一起,用于不断改进业务管理和信息管理。这对零售商诸如Halfords市中心的零售商很有吸引力。 Unipart公司的总部在牛津有很多雇员,同时也是Unipart Way工具的展示点。Unipart Way工具的另一个展示点设在Unipart大学,是欧洲历史最悠久的大学之一。
GEM是三家公司合作的结果,它们是:Unipart、著名软件公司SAP以及Intermec Technologies公司,这是一家专门从事流通环节货品辨认、跟踪、管理计算机系统的制造商GEM在SAP公司的RFID平台环境打印,采用Intermec公司的RFID标签、读取器和打印机。参观GEM 的客人可以模拟先进的物流过程和技术,实地评价RFID。
各类经理人员可以自由使用GEM模拟RFID在各自领域的应用。他们可以采用自己的软件和方法,因为这些软件和方法是可以输入到模拟系统中的。他们也可以把自己的系统与Unipart的工具进行对比,如果对GEM满意,就可以立即对培训员进行培训,或者对职员进行培训,客户不会有任何损失。
Unipart公司的物流部顾问Carl Powell说:“随着与几家零售业巨头Tesco、M&S、沃尔玛等签订新的技术标准和投资协议,可以肯定RFID在英国用不了几个月就会出现在超级市场。”“SAP、Intermec以及Unipart物流公司正在一起努力,以满足即将采用此项技术的公司要求。”
“新设施的目的是展示RFID技术在流通环节的明显效果。它不但是展示中心,而且更加重要的是,它可以成为RFID的中间试验基地,帮助企业开发利用RFID。GEM集技术、业务方法、人员培训于一身,确实是一种创举。希望投资RFID的企业可以在GEM上面运行自己的软件,事先全面评估RFID在本企业获利可能性,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成都物流离信息化还有多远?
现代社会已经逐步演变成为了一个信息化的世界,信息流成为继资金流、物资流之后的物流新模式,信息化的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成功与否,也体现了物流业的现代化水平。有相关专家预测,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信息化的浪潮已经到来。那么,作为西部物流重镇的成都距离信息化还有多远呢?
人才缺乏阻碍信息化发展步伐
信息化最大的作用就是使企业顺利实现信息的采集、传输、加工和共享,最后在决策过程中有效地利用各种信息,从而提高经济效益。但是其中还存在很多难点,比如说信息采集,如果企业的信息系统和业务系统是两套,就不容易实现实时的信息采集,所以,必须要使业务系统和信息系统合一,或者说必须用信息系统来做业务。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解决好信息的采集问题。据成都一位第三方物流企业老总介绍,目前成都物流网络已经初步覆盖到整个西部甚至全国,但在业务操作中很多企业还停留在使用传统的电话、传真的方式进行物流信息的沟通。很多企业已经建立了公司的局域网,但没有建立起全国联网的电脑网络,对物流信息的管理也是以传统的手工操作方式为主。
在规模日益扩大,业务量、业务种类日益增多的今天,成都众多第三方物流企业也计划在公司实施物流信息系统的建设,但物流信息化人才的难觅却阻碍了这些企业信息化发展的步伐,致使整个物流信息化的规划难以做出,相关信息化的建设、实施也被迫延迟,因此,培养或招募适应公司发展的既懂具体业务又熟练操作信息系统的人才成了当务之急。
成都物流呼唤信息流
当今成都物流行业整体操作水平还比较低,大都做的是项目物流,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不多。这面临的问题就是物流企业仅能按不同模式提供定制化服务,而信息系统的关键因素是必须适应大规模化,满足一大片客户的需求。蚂蚁物流的韩总告诉笔者:“国内物流企业重视资金流和物流,但忽视信息流。现在越来越多的货主关心的并不是你有多少个仓库和多少辆车,而是在意能否及时了解整个物流服务过程,能否将所提供的信息与客户自身的信息系统实现对接。可以说,有无信息系统,是能否实现从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成功转型的关键。”
供应链管理促进信息化
市场经济发展初期,企业和企业之间是完全竞争的关系,只有到了成熟的产品链、价值链、服务链形成以后,企业和企业之间才有一种依存和战略合作的关系,它们在业务上才会产生协同的要求。一旦建立这种要求,企业之间就需要用一套信息系统把这一要求固定下来,执行业务上的协同操作。例如,在上下游的企业之间,库存信息对彼此是公开的,采购不再是由一次次的招标来完成,而是变成自动补货。这种情况是建立在企业经营链基础之上的一种新的业务模式。随着信息系统应用的不断深入,第三方物流企业可以通过Internet订单操作、货物追踪以及其他个性化的增值服务,并能根据客户的需要,建立和客户自身管理系统的电子数据交换系统,确保信息交换的及时性和准确性。这就要求必须实现物流信息的优化,而优化主要是在两个层面上:一个是流程的优化,会涉及到整个的流程再造,这就需要用数据来分析,所以一定要有第一阶段的基础;第二个方面的优化是日常操作的优化。
记者观察:不难看出,成都物流信息化目前的需求仍是以底层的基础信息化为主。现有的物流管理软件大多仅仅是反映信息,只有少数很成熟的软件对流程和操作的优化具备很强的功能。将物流信息化的需求分为三层,有助于了解发展的趋势,了解自己的目标。尽管供应链管理现在在成都还没有太多成功案例,但是并不代表没有这方面<
- 每日推荐
- 热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