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联合会专区 | 资讯 | 企业 | 信息化 | 学术 | 人才 | 供求 | 会员 | 微博
首页 >> 物流信息化 >> 案例 >> 信息平台 >> 内容

IT外包——在尝试与分寸间游走
字号:T|T 2005年01月14日10:03     网络事业部
  • 作为IT外包的先行者,中航油副总经理李纯坚对IT外包感慨万千。 IT外包,真省心,连信息中心也不用建。 IT外包,真担心,一旦承包方倒闭,后果不堪设想。 IT 外包正引起越来越多的行业用户的关注。1月16日,国家
作为IT外包的先行者,中航油副总经理李纯坚对IT外包感慨万千。 IT外包,真省心,连信息中心也不用建。 IT外包,真担心,一旦承包方倒闭,后果不堪设想。 IT 外包正引起越来越多的行业用户的关注。1月16日,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与中国信息协会共同组织了“电子政务工程外包问题”听证会。多数与会者认为,IT外包是未来信息化建设的基本趋势,但又不能推得太快,因为IT外包过程中还有很多不确定因素。 作为IT外包的先行者,中国航空油料集团公司把ERP实施与维护全部外包给了民航中天。ERP实施如何外包?IT外包过程中有哪些陷阱?近日,记者采访了中国航空油料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李纯坚。 今年1月,中国航空油料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航油,英文简称CAOSC)ERP系统在西北地区公司成功上线。至此,中航油ERP系统已在华东、华北和西北三个地区公司全面上线。 与其他单位不同,在ERP实施中,中航油没有建立自己的信息中心,也没有自己的IT队伍,只在计划处下面设立了一个寥寥数人的信息办,负责ERP实施过程中的组织协调等工作; 与IT相关的绝大多数工作则以合同的形式外包给了民航中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顺理成章的选择 中航油成立于1990年2月,是一家直属于民航总局的大型国有物资流通企业,负责全国各地民用及军民合用机场航空油料的供应和保障,为国内外航空公司提供航空油品的供油服务。全公司有6000多人,总资产76.3亿元,净资产32.7亿元。 1990年民航体制改革时,中航油从民航总局油料处分离出来,作为独立经营管理航油供应的保障型企业,到目前为止还是一个垄断性经营的企业。目前,在中国的大部分机场里,仍旧是中航油下属的某家航油公司在垄断经营; 但随着国企改革的深化,在航油的供应和保障市场上逐渐出现了一些竞争的趋势。南京禄口机场、上海浦东机场、海口美兰机场等已经出现了中航油与中石化、地方政府等合作经营管理航油的局面,并且国内一些颇具实力的航空公司也在设法涉足这一领域,中航油独家垄断经营的地位势必会被打破。 面对新挑战,1998年中航油提出了上马ERP的意向,并于1999年7月立项。当时颇有点“蛇吞象”的气概,因为此前中航油的信息化建设几乎一穷二白。除了上过一点简单的财务软件,搞了个小的局域网外,几乎没有什么像样的IT应用; 更关键的是,中航油既没有懂ERP的人,也没有信息中心。且不说花4000多万元上ERP值不值,单ERP实施就是个大难题。 虽然中航油自己没有IT力量,但有一家IT公司与中航油有着很深的渊源。它就是北京民航中天。这是一家以开发适用于民航的计算机系统为主的高科技企业,专业开发民航计算机系统工程,业务范围包括系统工程、能源与自动化、信息技术等,能独立承担整个机场的计算机规划设计、工程建设、安装和运行调试等。民航中天不仅熟悉中航油的业务,而且熟悉中航油的一些运作程序和制度,因为有很多员工本身就来自中航油; 更重要的是中航油还占有民航中天30%的法人股。 于是,中航油把目光转向了民航中天,希望借民航中天实施ERP。实际上,从项目立项起,民航中天就参与了进来,但双方如何合作,起初并没有明确的意向。1999年,李纯坚从民航总局规划司副司长的岗位上调任中航油副总经理后,提出了资源外包的理念。李纯坚说,当时中航油管理层有两个观点非常明确: 一是引入资源外包的理念,将整个项目外包给民航中天,力求降低项目建设的总体投资,同时又考虑到当时的民航中天还不完全具备实施ERP项目的能力的实际情况,决定通过引入竞争机制为民航中天选择一家理想的项目实施合作伙伴; 二是从有利于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角度出发,选择一种既符合中航油业务特点又蕴涵了丰富管理思想的ERP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