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谓RFID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也即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的缩写。事实上,它并非一项特别先进的技术,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已被研究出来。它的核心部件是一个电子标签,直径不到2毫米,通过相距几厘米到几米距?
所谓RFID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也即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的缩写。事实上,它并非一项特别先进的技术,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已被研究出来。它的核心部件是一个电子标签,直径不到2毫米,通过相距几厘米到几米距离内传感器发射的无线电波,可以读取电子标签内储存的信息,识别电子标签代表的物品、器具和人的身份。 从2004年开始,RFID忽然成了关注热点,引发了媒体、业界、政府乃至消费者的重视。其导火索盖源于2004年1月,沃尔玛公司决定,要求其全球主要供应商2005年1月在供货时使用RFID标签,其他供应商也必须在2007年春季前满足这个要求。欧洲最大的超市麦德龙跟着宣布了类似的计划,此前麦德龙已经对RFID技术进行了近一年的实验。
这两个零售业的大腕表示将试用RFID,显示出RFID在零售业的应用之火已被点燃。嗅觉灵敏的IT厂商闻风而动,它们当中有SAP、Oracle、微软、IBM、惠普、飞利浦等众多知名公司,涵盖了芯片、软件中间件、数据库、供应链管理、整体解决方案等IT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同样心动的还有咨询公司,它们也纷纷推出打包服务,帮助客户配置软硬件及基础设施以应用RFID技术,我所见的就有毕博(Bearing Point)、博思艾伦(Booz Allen Hamilton)和科尔尼(A.T.Kearney)等公司的方案。
在零售业中,RFID标签的功能就像是商品外包装上的条形码。嵌入微型芯片和天线的商品标签叫做电子产品码(EPC,electronic product code)。RFID阅读器(形式各式各样,从手持式到大小各异的固定的隧道式设备)发射信号激活RFID标签和提取EPC数据。当连接到管理软件时,每一个EPC都可以告诉我们商品的特征,如制造商、大小和色彩。它还包含供应链信息,如商品是何时发货的、起始地和目的地。如此,RFID可以用于库存管理,如果每一件商品都有一个射频标签,企业可以很容易地发现商品的需求模式,从而轻易地进行货架补货,并且对仓储进行补充;它还可以用于供应链管理,通过对每一物料配备标签,可了解零部件的状态,增加供应链管理的可视性。
RFID的优势会远远超越标签这个层次。仅以RFID对物流行业的影响为例,由于RFID标签的存储容量远远大于条形码,物流行业第一次发现可以将世界上所有的商品都以唯一的代码表示。这对ERP和SCM系统来说是一种革命性的突破,过去的物料编号无法实现对单一部件的跟踪,而今天,物料的精确化管理却将触角伸到了每一个环节的每一个部件,无论是质量控制、自动化管理、产品的生命周期管理都将获得过去无法想象的便利。
EPCGlobal是一家非赢利性标准化组织,它计划在全球建立起一个庞大的"物联网",也就是所有参与流通的物品的编码网络。由众多服务器组成的物联网和目前的计算机互联网以及无线通信网络一道,构成了新一代的网络系统,人、计算机、货物在网络上准确定位,而计算的概念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科尔尼公司在题为《RFID/EPC:度过转变期(2004-2007)》的报告中,提出RFID浪潮存在诸多成功因子:业界领袖的带头示范,如上述的沃尔玛和麦德龙;主要的技术提供者和分销商正加大投资;标准也在EPCGlobal的推动下处于形成过程中。正如我们大家熟知的许多技术的扩散过程,RFID也在经历着一个从技术成熟到开始应用的阶段。(参见:《RFID/EPC:度过转变期(2004_2007)》,科尔尼咨询公司,2004年;IBM工商企业在线,网址www.900.ibm.com/cn/smb/industries/retail/)
需要注意的是,像其他新技术一样,RFID可能会经历一个三阶段的发展周期:首先是天花乱坠的宣传阶段,技术被炒得很热,吊足了市场的胃口;然后,膨胀的预期被现实的表现撞碎,技术跌入"幻灭的低谷";最终,在技术的好处被更好地理解和实现之后,市场进入稳定成熟的阶段。所以,RFID的发展并非全无风险,它也可能被自身的重量压垮,在第二阶段跌倒后再也爬不起来。在推广RFID技术的过程中,必须记住,我们所要的并非技术本身,而是利用技术能够收获的利益。
- 每日推荐
- 热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