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互联网诞生的那一天开始,有一个梦想一直都在延续:让世界传统贸易的信息通过网络的终端实现最迅捷的传播,让每一次交易的全过程都能够用最简便的方式准确地表达,于是,B2B的概念诞生了。当时甚至有人预测,互联?
从互联网诞生的那一天开始,有一个梦想一直都在延续:让世界传统贸易的信息通过网络的终端实现最迅捷的传播,让每一次交易的全过程都能够用最简便的方式准确地表达,于是,B2B的概念诞生了。当时甚至有人预测,互联网的“终极盈利模式”就是“佣金制”监控网上每一次交易,通过收取每次交易的佣金体现互联网的真实服务价值。
然而离开了“物流”这一传统交易模式中最重要的环节,“佣金制”就成为了无本之木,也成为了一个似乎可望而不可及的梦想。
但是,有一个观点却是不容忽视的:谁解决了“网上物流”、传统物流、网上交易三者之间的协调配合,那么他将成为未来网络经济的真正主导者!
物流———B2B“胸口永远的痛”
纵观中国互联网发展的历程,网络经济其实就是传统经济的一种“克隆”模式,它永远不可能超越传统经济模式,创造出另外一种经济形态。也就是说,如果把信息发布、议价交易、产品生产、物流配送、款项结算看成是传统经济模式的完整过程,那么在网络经济中这些相关环节同样都是不可或缺的。
但是非常遗憾的是,当今中国相对成功的B2B网站也仅仅只是完成了信息发布和网上议价两个过程。
其实互联网业内也有专业人士表示,“网络物流”软件设计的进入门槛是很高的,一般的网络公司想要进入比较困难,但是一旦进入,其获利空间是非常巨大的。因为从传统的物流产业链来看,其涉及到的角色非常繁多。以出口物流为例,其中角色包括:货主、货代、仓库、车队、船公司、航空公司、报关行、海关、商检,甚至是到岸港口。想要把这些产业链中的种种关联关系通过网络程序来表达,是一件非常艰巨而复杂的事情。
但是从物流企业的角度来看,不能解决信息交换的相对滞后,不能及时了解相关客户之间的信息反馈才是真正的痛苦。
需求创造了市场。有资料显示,2004年—2006年,中国物流行业IT应用市场将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基础信息化建设将进一步加强,IT系统应用将进一步深化。赛迪顾问预测,2004年—2006年每年的总体市场规模将维持在20—35亿元人民币之间。
产品生产和款项结算可以不通过网络来完成,那么面对如此一个庞大的需求市场,“网络物流”真的成了一个不可攻克的难题吗?
有一个人说了“不”!他就是WEBCARGO(中国国际货运网)总经理陈发祥。
WEBCARGO十年磨一剑
相对于那些中国互联网界的“先锋们”而言,2004年才组建WEB-CARGO的陈发祥无论声望还是资历都难望其项背,但是十年磨一剑的陈发祥却有实力站在中国网络和物流两个领域的交界处喊出自己的声音。
1983年毕业于上海财经学院的陈发祥被建设银行录用,并有幸参与浙江省建行的第一代银行中和业务处理软件———《建设银行资金管理系统》的系统分析工作。从此以后,陈发祥成为具备了既懂银行业务,又精通软件设计的多面手。
1993年,离开银行系统的陈发祥转行做起了国际货运代理的生意。也许冥冥之中有一种定数,这个转变使陈发祥与国际物流结下了不解之缘。
回顾这一段工作经历,陈发祥说:“只有做过货代,才能体会其中的艰辛与酸痛,没有体验过这种生活,就不可能有现在的WEBCARGO。”
陈发祥笑称自己算是中国第一代“触网者”。1993年的中国已经有了“猫”的存在,在陈发祥的眼里,这种新生的事物充满了一种说不清的诱惑,但是“慢得一塌糊涂,有和没有一个样”。
即便是如此,“猫”的出现还是让陈发祥看到其中蕴含的机遇。陈发祥说,当时我做货代的时候,真的很辛苦,每天不停地和各种各样的人电话联系,每天都有可能工作到很晚,我印象最深的是,我曾经一个人同时接听4部电话,几乎每天70%的精力都花费在了电话上面:联系客户、车队,等待回复。最可气的是很多时候货物很早就已经送到仓库了,但是就是搞不清楚状况,那个时候我就在想:能不能找到一种工具,可以把物流行业相关的信息放到一个统一的平台上,让我能够很及时、很方便地查找到,这样我就可以节省出很多时间用于拓展业务。
就这样,陈发祥触网了,因为网络所具备的信息交换快捷、便利并带有广播的特性,深深地吸引了他。而就这么一个想法让陈发祥开始利用工作之余四处寻找资料,从最基本的常识开始自学,然后断断续续地开始了WEBCARGO的系统框架设计。12年后,WEBCARGO终于在杭州诞生了。
中国B2B的“终极梦想”
陈发祥非常赞同这样一个观点:网络经济的变化就像其硬件更新换代一样快。在未来的网络经济中,物流必将成为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谁解决了“网上物流”、传统物流、网上交易三者之间的协调配合,那么他将成为未来网络经济的真正主导者!
在他看来,网络提供的是服务,是最优质的服务。B2B不是狭义的企业之间网上的
议价,而应该贯穿整个交易过程。因为对于国际物流来说,价格确定不是物流的结束,而是物流的开始。紧接着还有配载、报关报检、提箱、门点装运(送仓内装)、查验、进港、上船、提单确认签发等等流程要走,这些环节的通顺与否,直接关系到货物的运输安全和运费回收。
陈发祥把WEBCARGO定位成“协同式B2B”,即通过WEBCARGO的系统软件,形成一种“看板式”的平台,将所有关联操作的信息整合到一个平台上便于在线监控,形成“广播式”信息流(即所有和某一票业务相关的操作人员都能同时看到)。陈发祥笑称,WEBCARGO其实更像是一台数字式的、带有广播功能的传真机。
点击中国国际货运网的域名www.webcatgo.com.cn,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作为网站的核心技术———国际货运(国际海运)电子商务系统也会在第一时间弹出,映入浏览者的眼中。
在陈发祥的办公室里,WEB-CARGO的工作人员现场为笔者演示了这套软件的使用过程。
这套软件的使用方法其实很简单,物流企业只要注册成为会员,就可以免费使用这套软件。
在演示过程中,陈发祥告诉笔者,就目前而言,WEBCARGO的国际货运电子商务系统主要是针对物流行业中最为关键的“托书”而设计的。这个操作软件中汇集了货主、货代、运输公司、车队、仓库五种角色。当发起人在WEBCARGO上填写一份完整的“托书”并确认以后,这份“托书”将及时而又准确无误地刊登在WE-BCARGO相关信息栏中。受托的货代登陆网站后,将根据货主的“托书”内容,迅速把信息传达给车队、仓库、船公司或航空公司。上述公司在接到货代发出的信息后,将操作流程中具体业务分别予以落实,在取得确切回馈数据,如集装箱号、航班班次之后,在网上发布的“托书”上填写相关的数据,然后发布出去,完成整个操作过程的信息传达。
陈发祥告诉笔者,目前已经有300多家物流公司成为WEBCARGO的会员。公司在对效果进行评估时,得出的结论是:将节约物流操作人员大约50%左右的“跟单时间”,同时相应地增加信息交换的准确性和时效性,降低管理成本(人员和办公费用),从而引导一场现代物流的“信息管理革命”,而这正是“网上物流”迈出的最坚实的第一步!
最值得关注的是,这套物流商务软件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在没有现成经验可以借鉴的情况下,完全由中国人自己研发出来的。
陈发祥算过一笔账:据统计,中国宽带用户已经突破1500万户,中国的互联网应用由此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反观国际物流行业,虽然IT应用程度不尽相同,但是除了大部分车队、小部分仓库以外基本在线,整个行业的互联网应用基础已经基本具备。因此,他认为设计行业应用向纵深关联是现实可行的,而且随着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服务能够低成本地应用在国际物流行业,未来的网络物流业将会更加令人值得期待。
在他心目中,在不久的将来,WEBCARGO将完全可以实现囊括货主、货代、仓库、车队、船公司、航空公司、海关、商检等所有角色的“大通关”!
- 每日推荐
- 热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