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西焦化集团由财务部门、计算机管理部门和业务部门等共同组成的ERP项目小组,在选择关键环节上把该集团的库存作为突破口,为什么呢7月25日,山西焦化集团CIO杨力在接受记者的电话采访时表示,因为该集团在库存方
山西焦化集团由财务部门、计算机管理部门和业务部门等共同组成的ERP项目小组,在选择关键环节上把该集团的库存作为突破口,为什么呢?7月25日,山西焦化集团CIO杨力在接受记者的电话采访时表示,因为该集团在库存方面存在三个问题:库存孤立、库存不实和负库存。不过在用友ERP-U8系统上线后,该集团在存货管理方面,通过ERP的实施不但规范了存货的采购、管理工作,保证了存货数据的准确性,而且实实在在地降低了库存资金占用,使公司原来的平均库存由4000万元,降低到现在的2000万元左右,平均库存周期由原来的50天降低到现在的35天。
库存信息分散
山西焦化集团的整个库存管理实行的是多级库管理方法,分成总库、一级库和二级库,总库存将近两个亿。杨力说:“集团在2000年时每个部门和每个车间都有一个二级库,因此,仓库的总数近100个。库里积压的物品有的可能五年十年都不用,有的都是废品了,导致整个存货周转率低下。而且由于各库间的信息是分散的,造成总库无库存、整体大库存的现象。”由于集团公司物资管理采用二级库管理办法,每个生产车间都有自己的二级库房,因此信息不流动,不共享。比如总库向每个子库发放物料是根据各子库的库存情况决定的,有可能一个子库某个物品存量不够,向总库申请,总库一看没有,立即购买,但总库可能不知道在其他几十个子库还有这个物品。资金就在这种情形下被大量地占用了,物品的损失也越来越大。
实现成本控制
由于库多,成本很难控制,山西焦化集团的考核制度与生产成本直接挂勾,根据车间的成本核算,如果成本超了就要扣钱。在这种激励制度下,就会出现一些人为的帐实不符现象。公司一直沿用的是二级成本核算管理,各车间都安排了专门的核算员,由核算员汇总计算出车间成本后再报财务处归集分摊。由于中间环节多,核算员业务素质参差不齐,车间如果从本部门利益出发,有时会发生人为调整成本的情况,致使成本管理困难。如:某车间在月底核算成本时,发现超计划,为了不受罚,就会把本月出库的材料价格改变,该是1万元,只当10元出库,到下月节约后再补上。有时还发生修理费没有及时计入成本等现象,打时间差,致使成本难以控制。
通过成本模块的实施,结合公司推出的市场化管理措施,将各种控制成本的措施融入系统,成本系统本身就约束了人为的过错,提高了成本核算的准确率。
连通各仓库信息
“负库存”现象在焦化也时有发生,因为企业一般都是采用计划价核算,采购回来的物料,不是完全按照实际价入库,而是按计划价入库。在手工核算管理方式下,由于资金结算不及时,在库存管理中常常出现负库存的现象,就是物品已领用,但由于结算不及时没办入库,造成库存帐面产生红字,库管部门报上来的库存数据含有很大的水份,库存余额往往是正负抵消后的数据。例如帐面上反映的库存余额是500万元,而实际可能有900万元,其中有400万元的负库存,造成库存资金占用反映不真实,影响了财务分析的准确性。
现在通过用友ERP-U8存货管理模块的实施,一切都网络化、透明化、流程化,通过公司内部物资的合理调拨,这种情况得到了根本的改善,也直接带来了经济效益。
同时,也缩短了仓库的盘点时间。以前的仓库盘点是通过手工来操作的,需要很多时间。现在,盘点是由一个操作员把库存信息全部打出来以后,分发给各个仓库的保管人员,由他们去盘库,大大缩短了盘点的时间。
坎坷的信息化之路
谈起山西焦化信息化的历史,杨力可以回顾到1990年,但那时是一个没有太多经验可以借鉴的年代,中国企业信息化工作也仅仅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得到开展。而在偏远的山西省洪洞县广胜寺镇,人们对信息化的认识还仅局限在电视里、报纸上。
“当时用了近一年时间,开发了很多的功能模块,但最后真正投入使用的也只有那么一两个模块,剩下的功能模块,不是开发不下去,就是没办法适应企业的实际需求,整个项目被搁置起来了,只搭建了一个局域网。”
从此以后山西焦化集团的信息化暂时无人提及。直到1999年,由于集团公司不断发展壮大,随着控股子公司(山西焦化股份有限公司)的发行上市,公司业务量激增导致信息量越来越大,公司原有的管理方式和管理平台已不能适应日新月异的企业发展,迫切需要现代化的管理平台来支撑企业的管理。为此,山西焦化集团吸取了以前的经验教训,再一次踏上信息化之路。
为了连接每一个办公场所和仓库,山西焦化的部署了20千米光纤、8台服务器、近300台电脑,连接70多个单位和部门、6800多职工,近百个仓库、几万个库存明细,终端使用者400多人。这是一个涉及范围广、数据量大、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的项目。
如何保证它的成功实施?为此,项目组确定了"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稳步受益"的基本方针,领导亲自进行实时监控。首先确定第一阶段为系统规划阶段:通过分析公司业务、管理需求、发展趋势、现有软硬件环境等项目实施的前期工作,协助集团业务层掌握用友软件业务流程、管理思想,结合集团业务流程进行深入分析,制定具体实施方法并确定实施进度计划;第二阶段,完成部分业务流程的优化,统一企业编码体系,重新核对大量的原始数据,结合对业务人员的培训,对项目实施方案进行模拟运行。
第三阶段,通过认真细致、有条不紊的初始录入;现场操作、安全稳定的系统切换,待项目运行平稳后实施验收。基本方针确定后,项目组根据企业实际情况,选择了从关键环节“存货管理”和“成本管理”入手,为其他各功能模块的开发打好基础。
山西焦化集团背景
山西焦化集团是国务院520户重点企业和山西省重点优势企业之一,是一个以对煤进行深加工,集洗煤、炼焦、化工、化肥为一体的大型一类企业,对上市公司山西焦化(600740)控股。这家筹建于1969年的企业现有职工6800人,占地面积214公顷,总资产25.8亿元。
- 每日推荐
- 热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