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访双汇软件公司总裁刘小兵 摆在当前国内流通企业面前最为紧迫的难题是信息化建设的两难境地,因为他们往往要么是漠视信息化的作用,要么就是搞急功近利的躁进式的信息化。如何顺利走出信息化两难的境地,
———访双汇软件公司总裁刘小兵
摆在当前国内流通企业面前最为紧迫的难题是信息化建设的两难境地,因为他们往往要么是漠视信息化的作用,要么就是搞急功近利的躁进式的信息化。如何顺利走出信息化两难的境地,将决定着流通企业今后的成败和兴衰。对于解决流通企业的信息化两难问题,双汇软件公司总裁刘小兵是最有发言权的人。
信息化的功用
刘小兵认为,信息化对于国内流通企业产生了巨大的变革,这主要体现在采购成本、销售成本、仓储成本和配送成本的降低。这四项成本的降低,使流通企业首先具备了成本上的优势,企业将这部分成本通过降价方式让给顾客,进而从根本上增强了自己的竞争优势。
刘小兵喜欢举沃尔玛与K-mart竞争的例子。在加拿大多伦多,他曾目睹两家K-mart倒闭,根本原因正是其供应链管理环节薄弱,导致运营成本居高不下;与此相对的,其对手厂商沃尔玛始终坚持采用信息化的管理系统,于是所有商品的成本都比K-mart低10%。当沃尔玛所有商品售价比K-mart低5%时,仍有5%的利润,而K-mart的售价即使提高5%,依然无法扭转亏本的命运。最终结果就是拥有百年历史的K-mart帝国终于宣布了破产。由此可见成本掌握着流通企业的兴衰。而现代流通企业率先引领信息技术的改革,有效控制企业的运营成本,无异于主动掌握企业繁荣的生命线,进而整个行业格局也将得到良好的推动。
规避“IT黑洞”
流通企业在“成本”的困境中努力寻找出路,然而,与此同时“IT黑洞”也潜伏在企业信息化的过程中伺机造成更大的危害。刘小兵认为,企业有效地规避“IT黑洞”,最根本的解决办法就是企业中要有一批能站在更高层次看待信息化问题、了解企业未来发展规划的人,才能真正切合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提供最适用、最有效的信息化建设方案并通过最佳途径予以实现。
刘小兵侃侃而谈,以双汇集团为例,目前其全国各地有500多家连锁店,如果采用C/S模式,就要在每个地区设立一个信息管理中心。这样,机房建设费、硬件投入、软件投入再加上维护人员的人工费用,合起来将是上亿的投入,如此发展下去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投入将呈几何级数增长。而且这种方法还有一个致命的缺点,系统中存在多少台计算机,企业就要完成所有这些计算机之间的数据协同;任何一台机器出现问题,企业想要降低配送成本和采购成本的要求就形同空谈。
因此在总结双汇集团的成功经验时,刘小兵进一步肯定了正是决策层对于技术方向的准确把握,有效地规避了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可能遇到的“IT黑洞”。其中尤以两点最为重要,一是采用了B/S结构,让数据实现了集中。二是双汇软件基于Internet,对用户终端的使用要求非常低,只要能上网(包括无线上网)就能使用软件。对此刘小兵特别提到,降低用户使用条件是非常必要的,特别是在中国市场,各地区之间信息化发展参差不齐,要想让现代化的连锁机构渗透到信息化程度不发达的地区,最好的途径就是降低用户的使用条件。这方面最好的例子正如双汇软件的新客户德农农资连锁超市公司,他们把供应农用机具、化肥、种子的门店开在了田间地头,只要德农的门店终端能够无线上网,信息化就能保证实现。同样,对于发达地区来说,市场竞争非常激烈,系统支持移动设备的使用从而实现移动商务,将极大地有助于决策者随时把握全局。
目前,许多流通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和应用仍旧徘徊在两难的困境中。然而只要静下心认真研究一下以双汇集团为代表的先进的信息化模式,我们将不难发现,流通企业的信息化困境其实就如同一层窗纸,市场上的强者已率先捅破了这层窗纸,那么其他同业厂商借鉴他们的经验,也必然能够摒弃漠视与躁进的误区,尽快找到最适于自己的信息化出路。
- 每日推荐
- 热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