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联合会专区 | 资讯 | 企业 | 信息化 | 学术 | 人才 | 供求 | 会员 | 微博
 >> 内容

二月回顾:信息化
字号:T|T 2004年02月27日03:07     
  • 信息化塑造企业核心竞争力 贯彻中央提出的“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我国大型企业信息化建设是核心。目前我国大型企业信息化建设处于什么阶段?重点领域是什么?信息化对塑造企业竞争能力起到了多大的?
信息化塑造企业核心竞争力 贯彻中央提出的“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我国大型企业信息化建设是核心。目前我国大型企业信息化建设处于什么阶段?重点领域是什么?信息化对塑造企业竞争能力起到了多大的作用?怎样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这都是政府、企业关注的问题。 2003年,国资委信息中心与计算机世界传媒集团合作,对中国3000家大型企业信息化进行了问卷调查。这些企业2002年信息化投入占中国IT总投入的20.9%。调查显示:3000家大型企业信息化累计投入平均为6782.63万元,代表着中国企业信息化的最高水平。 发展现状:离整体成熟还有较大的距离 一般来说,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划分为4个阶段:个别流程信息化、内部集成信息化、业务重组和成熟阶段。成熟阶段是指企业真正地把计算机同整个管理过程结合起来,将组织内部、外部的资源充分地整合、利用,并以更加丰富详实的信息辅助高层决策,从而提升企业的生存能力、竞争实力和发展潜力。 调查显示只有3.7%的大型企业信息化建设进入了成熟阶段。另有17.1%的大型企业处于业务重组阶段,36.1%的大型企业进入了内部集成信息化阶段,43.1%的大型企业处于个别流程信息化建设阶段。说明中国大型企业信息化建设离整体成熟还有较大的距离。 绝大多数大型企业都设立了信息化管理机构。其中,92.6%的企业已设立了专门的企业信息化主管机构,98.6%的大型企业制订了企业信息化的总体规划,95.9%的大型企业已经建设和正在建设企业内部网;97.7%的企业已通过数据专线、ADSL、光纤等方式接入了国际互联网;并且有76.7%的大型企业已经建设了企业统一对外网站。说明大型企业基础网络设施建设阶段已经基本完成。 解决方案并未获得用户认可。IT厂商都在围绕提供解决方案来推广自己的产品,但通过调查,可以看到大型企业采购IT产品时,解决方案在用户关注的因素中排在第7位。除了产品价格以外,用户主要关注产品的可靠性、可扩展性、实用性和厂商的配套服务。 核心业务应用依然有限。通过调查,我们看到有72.1%的大型企业完成了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60.0%的大型企业完成了办公自动化系统建设。其他如生产计划控制、人力资源、资产管理、客户资源管理、供应链管理系统、电子商务系统也是一部分企业信息化建设重点。这一方面说明大型企业主流还未进入核心业务应用阶段,另一方面也揭示了核心业务系统建设将成为大型企业 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只有三成左右企业接受第三方咨询服务。企业上业务系统,请第三方咨询机构进行业务重组、实施方案评估等方面的咨询,似乎离中国大多数企业还很遥远。 很少采用IT服务外包模式。通过调查,我们看到:只有1.4%的大型企业选择将后台系统外包给第三方;3.3%的大型企业将前后台全部外包给第三方。大多数企业还是主要靠自己的技术人员进行信息系统管理。 信息安全系统建设从被动进入主动阶段。目前大型企业信息安全系统建设正在发生三个变化:从“被动防御”转入“主动防御”、“从产品孤立”向“集中管理”过渡、从“单一防御”到“整体防御”深入。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随着业务系统建设,信息系统已经和企业生存发展息息相关,所以系统安全性显得更为重要。通过调查,我们也看到:大型企业为了保证业务系统安全稳定的运行,采用了本地备份、异地备份、防火墙、杀毒软件等多种方式保证系统的安全,大型企业信息安全系统建设从被动进入主动阶段。 调查显示,中国大型企业的信息化投入占总资产的比例约为0.46%,而发达国家大企业的信息化投入占总资产的比例一般在5%以上,单从信息化投入来看明显低于国际大型企业水平。 通过企业信息化总体投入状况可以看出一个企业对于信息化的总体认知程度,而信息化投入的具体分布状况又能够反映出一个企业对信息化的投入重点及对信息化的全面认识。通过对于大型企业中信息化建设状况的研究发现,企业信息化投资合理性有待增强。一些企业中还存在重硬件、轻软件、无视培训和服务的现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不足。 发展趋势:以业务系统为中心,软件、服务契机显现 调查数据显示,2003年大型企业信息化投入平均为2208.5万元,同期增长26.1%,预计2004年大型企业信息化投入总体增长速度将为27.1%,说明2004年大型企业信息化建设继续呈高速增长态势。同时投入增长将主要来自于软件和服务投入的增长,并将以业务系统的建设为中心。 中国大型企业软件和服务投入将首次超过硬件投入,长期以来大型IT投资中“重硬轻软”现象将在今年发生转变。从本次调查大型企业信息化投入方向来看,随着硬件和网络产品技术的成熟和价格的降低,硬件和网络建设的费用所占比例正逐渐下降,同时2004年大型企业软件和服务投入比例将出现大幅度增加,软件和服务投入的总和已经达到53.7%,超过了半数。 在核心业务系统建设方面将出现突破性进展。今年大型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在于企业资源规划系统、数据整合/数据仓库和决策支持系统的建设。其中:54.1%的大型企业重点建设企业资源规划系统;52.8%的大型企业重点进行数据整合和数据仓库建设;41.3%的大型企业进行决策支持系统的建设;34.4%的大型企业进行办公自动化的建设;33.9%的大型企业进行企业内部网建设;26.6%的大型企业进行电子商务建设;26.1%的大型企业进行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的建设。 近半数的大型企业进入数据整合和决策支持系统建设阶段。因为数据整合和决策支持系统建设必须建立在业务平台统一和统一进行数据管理的基础上,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业务系统,这说明了大型信息化建设水平在不断地提升,将取得突破性进展。 日本振兴经济借力电子商务 随着IT技术和国际互联网的发展,电子商务迅速发展起来,它的出现是世界范围内商业模式和经济生活的一次革命性变革,作为今后的重要经贸方式之一,已成为各国巩固和提高经济竞争力的战略发展重点。日本政府于2003年3月成立了“政府IT战略指挥部”,研究并积极推行“E-JAPAN计划”,包括五方面内容:加强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建立高速信息网;培养IT人才;推进电子商务;促进行政机构和公共设施信息化,实现电子政府;确保信息网的安全性、提高网络信誉,争取在五年内使日本成为世界最先进的IT国家。其中,推进电子商务是日本经济结构改革和参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内容,对提高日本企业国际竞争力和振兴日本经济有着重要意义。 加拿大四大战略发展电子商务 加拿大政府于1998年宣布了国家发展电子商务的四项战略:第一,增强公众的网络经济意识和信心。即使在北美地区,仅有1/5的因特网用户愿意在网上购物,主要由于消费者对网上购物的安全性、隐私保护和商品赔偿等仍缺乏信心,大多数公司也担心电子交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担心泄露公司经营机密。因此实现该项战略的关键是提高网络技术水平,加强电子商务的安全性,切实保护用户的利益和隐私,增强公司和消费者的信心。政府制定的密码使用政策可有效增强用户的信心;第二,确立新型电子商务市场规则,以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电子商务市场环境;第三,加强信息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将继续加强基础设施的投资,并鼓励开展提高网络硬软件能力的建设和竞争;第四,抓住机遇,迅速发展,将发展电子商务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杠杆。 我国条码系统成员将达到10万家 根据我国条码发展战略,到2008年,我国条码系统成员数量将达到16万家。 中国物品编码中心有关负责人日前说,到2008年,我国条码系统将实现系统成员数量翻一番,系统成员保有量居世界第二;使用条码的产品总数达到200万种;条码的合格率达到85%。同时还要实现条码技术在零售、物流配送、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形成以条码技术为主体的自动识别技术产业。 截至目前,我国申请注册商品条码的企业已超过10万家,数量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美国、日本。(杜宇) 汕头国税利用信息化管理监控重点税源 记者从近日举行的全市国税工作会议上获悉,今年国税部门将着力推进信息网络应用,将信息化管理渗透到税务管理工作中,逐步构建信息化考核体系,并借此对重点税源进行监控,全面提高纳税服务水平。 据了解,针对汕头“双定户”户数多、覆盖广、征管难的特点,国税部门引入税务代理,改“定期定额”为“自报核缴”,改“上门缴税”为“储税划缴”,改“人工核定定额”为“电脑核定定额”,去年全市小规模纳税人建账建制7477户,比前年增加1649户,税款增长17.28%;委托税务代理232户,代理税款累计27万元;对3582户小规模纳税人实行纳税评估机制,改定期定额为自报核缴,税款增长87%;实行储税划缴8327户,覆盖率85.25%;电脑核定定额试点工作已完成,于今年2月1日起在全市个体商户中全面推广。 今年是国税局的“信息网络应用年”,该局将着重完善“税收业务管理”、“决策支持管理”、“税务行政管理和外部信息管理”等4个信息网络应用系统,把各种税务管理事项全纳入金税工程和全省征管软件进行管理,所有征管信息资料也在软件中记录、生成和保存,杜绝游离于软件管理之外的税务事宜。运用信息化手段对重点税源进行重点监控,及时掌握税源变化情况,并利用信息网络与工商、海关、银行等部门以及企业的信息数据交流,实现部门工作来往电子网络化。 港龙国航代码共享旅客增选择 港龙航空昨日公布与北京的中国国际航空公司签订代码共享协议,并即日生效。旅客未来可在四条往来香港至内地航线上使用代码共享的安排航班。这是港龙在其母公司中航集团与集团旗下另一家航空公司达成互惠互利的协议做法,亦是港龙与内地两大航空公司达成类似协议服务。 达成代码共享协议的四条航线有成都、重庆、大连、天津,港龙航空现每周分别提供七个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