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联合会专区 | 资讯 | 企业 | 信息化 | 学术 | 人才 | 供求 | 会员 | 微博
 >> 内容

一月回顾:信息化
字号:T|T 2004年02月05日02:53     
  • 台湾有关部门同意建立货柜号码比对系统 台湾关税方面采纳高雄关税所提,希尽速建立EDI货柜号码比对系统,并纳入海运通关转型作业办理。 为配合此措施的施行,包括货柜号码比对不符讯息,将增?
台湾有关部门同意建立货柜号码比对系统 台湾关税方面采纳高雄关税所提,希尽速建立EDI货柜号码比对系统,并纳入海运通关转型作业办理。 为配合此措施的施行,包括货柜号码比对不符讯息,将增加出口不受理报关原因代码F91(进仓资料与出口报单货柜号码比对不符),及仓储或运输业申报讯息回复原因代码三九六,二个讯息代码。 进仓资料与出口报资料货柜号码的比对,因资料到达先后顺序不同,其比对不符讯息的响应,将采进仓资料先到,报单资料后到时,若货柜号码比对不符,因应不受理报关原因通知(简五一0六)代码F91讯息予报关业者。 报单资料先到,进仓资料后到时,若货柜码头比对不符因应仓储或运输业申报讯回复通知(简五一08S)代码三九六讯息予仓诸业者,另响应不受理报关原因通(简五一0六)代码F91讯息予报关业者。 若出口报单属免比对进仓资料报单(如策略联盟厂商报单、新科报单等),其优惠措施仍应以维持。 另外,为避免因进仓或报关资料未传送货柜号码,造成无法比对或比对不符比率过高,间接影响通关时效,关税总局请高雄关税局对相关业者应进行宣导。 青藏铁路应用GPS卫星定位技术 据媒体报道,青藏铁路正使用GPS卫星定位技术保障施工。这一新技术的应用可以大大节省人的体力,在保证设计、施工勘测质量的前提下,保证勘测工作如期完成,技术定线测量的精度可以完全满足铁路建设的精度要求。这也是我国首次在铁路工程勘测、施工中运用GPS的动态功能。 广钢物流交易系统启动 【本报实习记者苏惠玲广州专电】广钢股份物流交易系统(GG-LTS)经过近一年的筹备和建设,已于今年一月一日正式上线双轨运行。 据悉,广钢股份物流交易系统是根据广州市大物流的整体定位、指引以及股份公司进军物流业对电子信息平台的迫切需求而建设的。GG-LTS系统由交易资源管理、市场管理与监督、交易操作管理、交易管理控制、交易服务、网关服务、物流管理和财务管理等八个分系统组成,以建设「冶金产品电子交易市场」为最终目标的。 GG-LTS与其它企业的电子商务平台最大不同是B2B(即企业对企业)而非B2C(企业对消费者),它主要以广钢集团对外交易业务(包括产品销售、原材料采购、企业信息发布、钢材交易市场服务与管理等)和对集团集中采购和销售业务为应用目标,以此增加现代物流企业的业务及服务管理功能,实现冶金产品电子交易市场的商务平台,逐步成为冶金产品电子交易市场,立足于华南地区,发展成为华南乃至全国最大的冶金物流交易平台。 目前,广钢电子商务平台已经完成了CA安全认证体系的嵌入、银行网关接口、网上招标、在线交易等工作,已经可以进行网上支付功能,成功进行过多次交易测试。同时,建立了相应的信息发布制度、网络管理制度等,成立了工作班,为网站规范运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青岛启动通关新系统 从今年起,青岛海关H2000通关新系统在大港海关(筹)和滨州办事处正式撤换,今年一季度该系统将在青岛海关所辖山东省内所有海关机构全部撤换。 据了解,H2000系统全面撤换之后,全国的所有通关信息将在一个平台上运行,过去跨省区的「异地」报关概念将彻底取消。 据悉,H2000系统的应用是全国海关推进和完善通关作业改革的重大措施,是建立「电子海关」、「电子总署」的重大突破,也是推进现代海关制度建设的重大步骤。目前,青岛海关通关业务系统正式撤换到H2000系统后,通关操作系统的性能、可靠性、安全性和防备灾害能力将有很大提高,它的逐步推广必将有效的提高进出口通关效率。H2000系统采用集中系统、全国联网、数据共享的作业模式,「异地」的概念将彻底取消,跨关区一体化管理成为可能,对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将起到积极作用,企业可以真正享受到简化与便利的通关环境。 又讯:据统计,去年青岛流亭机场全年旅客吞吐量达三百四十八万人次,货邮吞吐量达七点五万吨。其中,旅客吞吐量首次超过大连,预计列全国机场第十二位。完成国际旅客吞吐量五十二万人次,预计列全国机场第八位。 甲骨文助白云机场打造现代化物流平台 广州白云国际机场集团公司在与甲骨文公司的紧密合作下,成功地对下属30个单位原有基于OracleERP10.7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全面升级到Oracle电子商务套件11i和Oracle8i数据库。升级后的财务管理系统充分发挥Oracle电子商务套件的领先技术优势,为白云机场打造现代化物流平台带来了更强大、更先进的管理手段。 早在1998年,白云机场作为民航总局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试点单位,开始采用OracleERP系统(10.7版本)部署企业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并在1999年7月正式上线运行。升级系统自2003年7月18日正式上线并交付使用以来,系统运行稳定、快速、高效。升级后的系统可满足白云机场在未来5-10年高速发展对技术更新的要求。 今年大型企业信息化投入将高速增长 记者从计世资讯获悉,经最新调查显示,2003年大型企业信息化投入平均将为2208.5万元,比2002年同期增长26.1%,预计2004年大型企业信息化投入总体增长速度将为27.1%。2004年大型企业信息化建设将继续呈高速增长态势。 其中:2004年大型企业信息化建设投入100万元以下的占13.6%,101-200万元的占15.3%,201-500万元的占22.9%,501-1000万元的占13.6%,1001-2000万元的占11.0%,2001-5000万元的占14.4%,5000万元以上的占9.3%。大型企业信息化投入在201-500万元之间占的比例较高。 2004的中国大型企业信息化建设投入增长将主要来自于软件和服务投入的增长。这也说明了大型企业信息化建设将以业务系统的建设为中心。 2004年中国大型企业软件和服务投入将首次超过硬件投入 长期以来大型IT投资中的“重硬轻软”现象将在2004年发生转变。从本次调查大型企业信息化投入方向来看,随着硬件和网络产品技术的成熟和价格的降低,硬件和网络建设的费用所占比例正逐渐下降,同时2004年大型企业软件和服务投入比例将出现大幅度增加,软件和服务投入的总和已经达到53.7%,超过了半数。 其中:大型企业软件投入比例将从2003年占总体投资额的29.9%、2004年增长到39.8%;大型企业IT服务投入比例将从2003年占总体投资额的9.3%、2004年增长到13.9%;而2004年,大型企业硬件投入比例有所下降,将从2003年占总体投资额的60.8%、2004年下降到46.3%。 2004年大型企业在核心业务系统建设方面将出现突破性进展 2004年,大型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在于企业资源规划系统、数据整合/数据仓库和决策支持系统的建设。其中:54.1%的大型企业重点建设企业资源规划系统;52.8%的大型企业重点进行数据整合和数据仓库建设;41.3%的大型企业进行决策支持系统的建设;34.4%的大型企业进行办公自动化的建设;33.9%的大型企业进行企业内部网建设;26.6%的大型企业进行电子商务建设;26.1%的大型企业进行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的建设。 近半数的大型企业进入数据整合和决策支持系统建设阶段,因为数据整合和决策支持系统建设必须建立在业务平台统一和统一进行数据管理的基础上,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业务系统,这说明了大型信息化建设水平在不断的提升,将取得突破性进展。 大连海关启动加工贸易企业网上通关试点 据悉,2003年12月26日,大连华录松下电子信息有限公司向大连海关申请了第一本加工贸易联网监管电子账册,大连海关于当日完成了账册审批工作,这是大连关区乃至东北地区的第一本在海关H2000系统下备案的加工贸易联网监管电子账册。由此海关对加工贸易的监管从以合同为单元向以企业为单元,以纸质手册管理为重点向以电子账册管理为重点转变。2004年起,该项目将在大连地区内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 此举系大连海关为支持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建设现代化海关推进海关电子政务的一项突破之举。加工贸易企业实行联网监管,就是以“中国电子口岸”作为交换平台,通过电信公共网络,形成企业、外经贸主管部门和海关的计算机联网,进行数据信息的传输和处理,实现加工贸易审批、备案、变更、进出口报关、报核和核销全程的网络化、无纸化管理。 电子商务网上抢“节” 日前,国内化妆品销售专业网站“三芬”在网上发布了其春节商品价格低于市场20%及门对门递货等网上年货促销方案,当日点击率即翻了一番。据新浪、搜狐、雅虎等门户网站透露,与之链接的电子商务网站都瞄准春节购物高峰陆续调整了销售策略,希望搭年货便车来个业绩“开门红”。 IBM捐2500万在深圳搭信息化平台 深圳市生产力促进中心近日与IBM签定合作战略协议,由IBM公司捐助2500万元信息化产品,共建IBM技术培训中心,为深圳工业企业提供信息化配套服务技术平台。据悉,与IBM公司的合作是市生产力促进中心信息化平台建设迈出的第一步。 今后,该中心将陆续与其他世界知名的信息服务商建立合作关系,打造信息化应用技术服务平台,让深圳工业企业搭上信息化的快车。 最新统计数据表明,2003年深圳工业总产值突破5000亿大关,已超过北京、广州,成为仅次于上海的第二大工业重镇。深圳市被国家列入“九五”国家CAD应用工程推广示范城市后,信息化建设的步伐明显加快。 (信息来源:深圳特派员办事处子站) 重庆市企业信息化全面提速 重庆市企业信息化全面提速,到2003年底,重庆市总共有150个企业,98个信息化项目启动实施,总投资约16.8亿元。 2003年,重庆市大力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开展“一把